孩子高考报志愿,在哈工大和深圳大学之间,

发布时间:2021-6-23 21:57:02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我亲戚的孩子,姑且叫他小毅吧。他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有些事情很值得玩味。

在志愿填报时,班主任老师提醒他们:

不要光看学校,还要看城市。

同等水平的学校,一定选沿海的大城市。

甚至,可以在学校方面做一点让步妥协,但“去大城市”,不能妥协。

班主任老师就是这样选的。之前,班主任就劝儿子放弃了兰州大学,去上海读了一所二本院校。包括小毅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可等到大学毕业时,小毅说,大、小城市的差距在他高中同学们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在小地方的同学,选择相对单一,对未来生活的期冀就是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找关系进银行,找一份“有面子、稳定”的工作,接着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而在大城市的同学,他们的选择,小地方的同学甚至听都没听过,更别说有这方面的打算。

当年劝他们尽量去大城市的那位班主任,他的孩子在大学期间在联合国一个组织实习。毕业后根据在校期间的社团活动成果和实习经历,被推荐给互联网大咖做助理,跟在大咖身边近距离观察、学习,接触外界。平日里同台对话的人,都是各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平日谈的话题都是“青年”、“组织”、“公益”、“国际”、“环保”、“学习”、“会议”、“商业”、“资本”等等,和一直留在小地方的同学,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班主任退休时,小毅和同学们去看这位老师,老师说:“我的孩子跟你们有什么不同吗?你们很多人都比他成绩好,比他聪明,学校专业也比他好。他唯一幸运的是,去了一个好环境,拓宽了眼界,抬高了见识,开阔了思路。决定人的前途的,个人才智固然重要,但是环境最终决定了个人才智有没有空间施展,能不能正常施展。”

现在,已经没有人觉得班主任当年的选择不可思议,反而钦佩他的见识和判断。

事业小有所成的小毅每次提起这位老师,总说:“多亏了老师的忠告,不然我当年可能会选择留在省城读书,再也走不出来。“

我有位前同事是山东人,讲过她堂弟的一件事,也是让人很受触动。

堂弟当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舍弃家人都特别期盼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非要选深圳大学。

家人为此差点吵翻天,孩子的分数明明可以轻轻松松读哈工大啊。

哈工大这个学校的实力和声望,最起码在咱大北方那是有目共睹的强。那可是、双一流大学。读这个大学,多好,学校有面子,专业过硬,毕业好找工作,而且想继续深造或者出国也都还方便。

可深圳大学呢,既不是,又不是,大深圳离家远,物价还奇高。这个娃到底是怎么想的嘛?

可是堂弟说了,已经深思熟虑过,去深圳大学,不考虑哈工大。因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整体大环境好。

用同事的话说,别人家上大学之前全家欢天喜地,堂弟家相反,直到上学要走了,家里还一直在争执生气。家人一直觉得堂弟是太年轻,贪图深圳大学的物质环境,为此担心堂弟在学业上会走不少弯路。

同事说,可是到了大二结束时,家里人都开始意识到,堂弟的选择,也许是充满远见的。

因为当去了不同城市的高中同学们聚在一起,精神面貌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在大城市的同学,开阔、活跃、自信,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年轻,有活力。而城市相对闭塞的同学,则整体上沉默寡言,暮气沉沉。

同学们聊起来,在大城市的学生,探讨创业,说运动,说巨头公司的传闻,交流组织活动思路和经验,说在学校遇到的奇人奇事,总之他们的见闻丰富,想法有新意、聊天有趣,生活充实又务实。他们的沟通能力、思考能力还有执行能力都很突出。

相对的,城市环境比较闭塞的同学,可能交流的就是学习,自习,或者上网,游戏,说说老师严不严,导员怎么变态管理等等。可能最精彩的也不过是谈了个男女朋友,有人一起吃饭、上自习、上网。

家人开始担心堂弟“耽于优越的环境,会导致学业走了弯路”,更是多余。

因为深圳这个超级一线城市本身就是这样,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在这里,每个人竞争力都很强,那么其余的人没有自甘懈怠。又加上学校教学方式西化,对学生的学习不多加干涉,选课甚至选老师都很大自主性。

同事的堂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社会实践,去腾讯实习,大三时就和同学合伙创业,做了一个外贸的电商平台,虽说最后没成气候,可是作为小老板,亲身学到了超多公司运转的一线知识,这是课堂上学不来的。

高中时瘦瘦小小特别宅的同事堂弟,进了大学一直运动,身材越来越有型,很有气质。而这一切,都是堂弟一个人自发完成,没有人盯着看着督促着。

同事跟我们感慨说,这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城市的缩影。所以,堂弟我们家人都上了一课——如果学校和城市不能兼得,也许选城市,未必不是种好办法。

再说一个城市对女性的影响的例子吧。

有一位南方小城的静心姐姐,孩子不到三岁时双耳失聪。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和女儿。

这样的事情,在她家乡小城,居然没人觉得她的丈夫有错,反而会把所有压力都放在这位姐姐和女儿身上,说“是你命不好,拴不住你丈夫的心。”

这都是什么逻辑啊?!

在那里,这位姐姐和她的女儿,不管生活还是女儿的幼儿园,她们处处碰壁,所到之处多是偏见、嘲讽和刁难。那时,她们的生活“一片黑暗”。

如果继续留在家乡小城,她和女儿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很可能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这位姐姐带着女儿“逃”到了上海。

在她的孩子10岁时,不但她自己创业成功,她的女儿虽然失聪,可是大城市对残疾人也算友好,女儿因为绘画能力出众,成了学校和周围朋友们眼中的小明星。

去年4月份,在上海我听过她的演讲。她说,不是她和女儿本身有多好多优秀,而是这个城市给了她们空间。

随着阅历增加,我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奋斗,奋斗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利用周围的资源,结合我们所长,不断借力发力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周围资源变现。

我们留在一个城市,把孩子送到一个城市,看重的就是这个城市的服务与未来,这些资源变现的潜力。

中国的城市资源分布实在太不均衡,资源类别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选择适合的城市,也许比选择一个专业,选择一所大学,选择一个行业,选择一份工作更重要。

大城市开放,机会多,有能力的多,大家相互制衡,所以人们都要遵守规则。有规则,大家能公平竞争,能力、付出与回报就能直接挂钩。

在小城市,生活圈子相对封闭,大家互相熟识,互相牵扯。在这里,大家都在一个比较统一的优劣标准里被摆放排位,所以做事情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曾在知乎上刷过这样一个问题:去过个以上国家的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个答案说: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

换句话说,我们谁不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认知更高级,活得更开阔呢?

如果可以,让孩子将来去大城市。哪怕经常带他们去大城市走走,感受一下大城市的气息,让他能接触多样化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人不是只有一种选择、一种活法、一种出路。

而且,世界是平的,我们的下一代孩子们,即使是在小城市,也越来越躲不开来自大城市的竞争了吧?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