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学者激辩深圳如何能超过旧金山现场实录

发布时间:2020-9-2 13:38:43   点击数:

编者按: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40年成就斐然,然而对标旧金山湾区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正如年无人能够预计四十年后深圳的经济能够超过香港一样,今天也极少人会预计40年后深圳可以对标拥有世界顶尖大学、引领全球产业的旧金山湾区。但是,承认现状的差别不等于认为未来没有希望,更不等于不应该努力进步。5月26日,未来论坛首次来到深圳举行未来论坛深圳峰会,在改革开放40年背景下的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热议的话题。

在当天举行的第一场高峰对话环节,《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担当主持人,现场发挥可以当成幽默一场,也可以当成挑战和鞭策。而各位嘉宾,包括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十一,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未来论坛科学大奖获得者卢煜明,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国际数学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田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夏志宏,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薛其坤,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杨强等知名学者,现场的精彩讨论,不仅是见解,其中还含建议。

《知识分子》编辑部根据论坛实录整理修订如下,供读者参阅、讨论。(标题为编者所拟,文字未经嘉宾本人确认)

● ● ●

饶毅(主持人):我刚才想了一下,既然有这么多这么聪明的听众,嘉宾素质也不算最差的,今天的讨论就不能用原计划不痛不痒、谁都能侃的题目(编者注:原题目是源头激活:重要的基础科研)。

我把题目改成“深圳如何能在科学和高技术产业超过旧金山湾区”。既然过去四十年深圳经济增长一万倍,那么科学和高科技发展也就不能假设不可能令人惊讶地发展。不用嘉宾讨论能否实现,而只讨论如何实现。

听众和嘉宾都是刚刚同时得知题目,我现在再开始介绍嘉宾,各位嘉宾在我介绍的时候有时间认真想想答案。

坐在我旁边这位是陈十一教授,他目前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陈十一教授是我们台上最多才多艺的人。年浙江一个小县城的陈十一首先被音乐学院录取为指挥系的学生,但他拒绝了音乐学院好意,要学数理化,读了浙江大学。其后考上北京大学周培源先生的力学研究生,他在北大毕业之后到美国,他在美国最后的职位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他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一位国外名牌大学的系主任,而且是第一位做过系主任回国的科学家。陈教授你现在不用紧张了,可以思考如何回答今天的主题拷问。

第二位是卢煜明教授(指桌牌),中间那个字我不会发音,他更有名的是英文DennisLo。想当年作为香港最后一批对科学感兴趣的青少年,他去英国读牛津大学,做了很好的研究后回到香港,对基因诊断疾病有重大的贡献。他可以给我们说,香港如何在科学上一蹶不振,从香港的经验教训建议深圳应该怎么做,才有可能超过旧金山湾区。批评香港的话由我说,好话由你说。

第三位是田刚教授,田刚教授是北京大学数学教授,但田刚教授最重要的科学声誉是,他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他也是今天很前面的华人数学家,我要是说的太具体了,有人会出来反驳我。除了数学非常优秀,他还长期参与建设我们中国的数学,他在美国MIT、普林斯顿任教授期间,就帮中国做过很多事情。包括在中国开国际数学大会,也包括建设北京国际数学中心。北京大学的数学在全中国两岸三地遥遥领先,包括北大隔壁那什么学校在生物学上认为跟我们差不多或比我们好,但在数学上与我们不可同日而语,这里面有田刚教授和其他教授的努力。

第四位是王晓东教授,他目前屈居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偏安一隅(ou)——哦,是不是读错了,应该是yu?他于年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年,王晓东在美国工作期间发现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做出了到那时候为止,中国大陆留学生中最重要的生物学贡献。这个成果我们不要说得什么奖了,不重要,那时没“未来科学奖”,所以没有办法让他得到承认。但他的工作是很快就进入全世界的教科书,同时他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位,在所有学科,在全世界主要的教科书(生物学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写下一章的唯一的华人科学家。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做得很差的方面,我们就省略不介绍了。

夏志宏教授,是数学家,目前任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和讲席教授。我知道夏志宏是年代杨振宁先生评论其他科学家的时候,田刚、夏志宏和林芳华,是杨先生首先肯定的三位中国大陆出来的数学家,从此我就记住了他。夏教授曾在我们北大有过兼职,他下决心来深圳在南方科技大学建设数学学科,对深圳一定是深有期待。

再下一位是薛其坤教授,刚才他给了一个不如他平时幽默的演讲。薛教授有非常奇特的经历,他是现在大家公认的,体制内外都公认的杰出的中国物理学家,可是这样杰出的物理学家,当年大学毕业想考研究生的时候,居然考了好几次考不上。考不上的原因,居然是数学不及格……这其实告诉大家,任何有动力的人,只要努力,都有办法在不同的行业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有才华甚至做出杰出的物理学成就,而且还不只一个杰出物理学成就,他得奖的时候是两个杰出的成就。当年数学考分比他高的那些人,现在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杨强教授,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他的特长是人工智能,杨教授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大陆出身、居然还继续待在香港的科学家之一。他等一下会回顾一下香港是不是值得待,什么时候他也应该到南方科技大学。

我的介绍到此为止,只要他们中间不说什么坏话,我就收场。现在请大家抢答。

“陈十一:深圳要有一个像斯坦福一样的大学”

陈十一:我在深圳,所以我先回答。深圳如何和国际著名湾区,比如旧金山湾区比较,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教育言教育,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大学。大家一想到硅谷,不用看那些企业很好,但它们的最核心的力量、创新源泉是大学。

我问哈佛大学、MIT校长,哪个大学是你们的竞争对手?他们说是斯坦福大学,每个人都异口同声,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像斯坦福这样的大学。

斯坦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去年问他的校长JohnHennessy,他告诉我两个词。第一个词是“学术自由”,创新的源泉是学术自由;第二个是“企业家精神”(跟深圳的情况很是结合),我觉得如果真要让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斯坦福这样,成为北大、清华,MIT跟哈佛敬佩的斯坦福,我觉得达到那一天,我们就有希望了。

第二点,深圳的人比旧金山湾区多,建设比湾区好,那么深圳到底什么地方不如它?我觉得基础研究比湾区差。今天讲科学研究,我认为一个是基础研究,第二个是应用基础研究,第三个是产业和研究的对接,这三个中,深圳的投资整天投最后一段(第三个),我觉得深圳科创委首先搞一个类似国家基金的项目支持深圳,让全国来申请,帮助深圳。

“卢煜明:深圳与香港需要同体连心,强强合作”

卢煜明:谢谢。刚才的问题,我想深圳做成世界上的领先科技中心的机会应该是非常非常高,因为每一次到深圳,这里发展的速度是令我很惊叹的——比起香港来说。今天早上,我从香港中文大学到这里其实只要1个小时,我想深圳同香港,从现在的交通环境、学术、研究、科技方面,其实我们是非常近的,我想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强项再合作紧密一点。

我回到香港20年了。从前香港大学鼓励我们做基本的研究,不过他们不是很鼓励我们去把我们的发明扁平化。比如我自己做无创产前诊断,如果我现在再做的话,我一定会用香港自己的公司,去做这个技术,而不是用这个技术找美国公司。我想这是我们在科技发展方面越来越成熟的过程。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可以做得到。深圳同香港的强项一起来做。还有一些点,比如说我自己是做医学研究,做DNA的,深圳的DNA样品现在是不能运到香港去的,如果我们大湾区要同我们的国际对手去一并比赛的话,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限制)去掉,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田刚:深圳在基础研究方面更加欠缺”

田刚:深圳这40年的发展,它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年去香港访问的时候,就在香港中文大学,当时我访问了一个多月,来过一次深圳,印象中就在深圳过了罗湖以后,待了一个中午就回去了,没有进入深圳的主要地区。这几年来到深圳发觉,确确实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40年来的成就,非常令人惊叹。

刚才陈十一教授已经提到了,深圳作为一个新型城市,现在在我们国家的地位,已经进入到前几名,很多年轻人也非常愿意到深圳来。但是深圳的教育跟北京、上海等地来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

深圳在应用方面,做得非常好。刚才十一说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欠缺,但是我觉得深圳在基础研究方面更加欠缺。我是做数学的,一个可以说现在没用的学问。但是我觉得它还是会有用的,深圳要想赶上旧金山湾区,我觉得必须要拥有一流的教育,要拥有一流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方面,甚至还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要有很大的发展。

斯坦福、伯克利这些学校在湾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大家想它们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在美国,可能也是一个发展期,和现在在美国大学中的地位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记得当年陈省身先生从芝加哥大学到伯克利,就是去发展伯克利数学研究,使得伯克利数学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时候,一下子成为美国的几何中心。

我也知道现在深圳的上上下下,政府和大众都是对教育非常重视,比如要跟全国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办学,另外也花了很大的精力,投资了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在十一的领导下,这几年发展很快,深圳对数学研究最重视、可能目前做得最好的,我想还是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但是,为了深圳进一步发展得更好,这还不够,我觉得深圳政府和社会,或者大家,应该更多支持深圳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使我们基础研究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全国各地,或者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年轻人到这儿来,这样深圳才能真正的成为个世界一流的城市,能够赶过湾区。当然我相信这是指日可待的,我对此充满信心。

“王晓东:要有真正的学术领导人、要有钱、要有自由”

王晓东:饶毅说的这个题目,我也一直在想,我想不出一个很好的答案。为什么呢?因为我年来过一次深圳,今年春天来过一次,这是我第三次来。所以不能说对深圳是了解的。

另外我对湾区也不太了解。我在美国待了25年,主要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如果说二者有什么共同点,我今天来深圳就感觉特别像回家,它热啊!但是既然题目出来了,我还是必须得给一个回答。

这两个城市,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达拉斯,很多人都知道,在美国是一个文化沙漠,一说起来都是牛仔。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达拉斯其实在高科技方面是很牛的,比如说有德州仪器,我想大家都知道的。

德州仪器上世纪50年代其实就是几个MIT毕业的学生到德州去创业。为什么去德州创业?我看就是他们对波士顿冷天气太厌倦了,但是德州、达拉斯,那个时候确实一片荒漠。可能跟深圳40年前有那么一比,所以我说这是有一点共同点。

另外,我在达拉斯待了这么多年,我待的这个学校叫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我想可能在座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不像一说起来牛津、霍普金斯大家都知道,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校,好在什么程度?它20世纪50年代才刚刚开始建,第一个校长是年上任的,到现在居然培养了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是全世界医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地方,它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这一点对深圳从无到有的建设,可能有一定借鉴的。

另外一条,为什么西南医学中心在科学上很成功,为什么又没有成为斯坦福?它在创业方面也有很多的误区,这个误区和短板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西南医学中心在短短的几年能够从一个完全默默无闻的地方,变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医学院,原因有三条,最重要的一条是需要有真正的领导人,他(她)做的事情不为了个人的一切,就是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好,把这个事情当成自己的使命来做。

第二需要有钱。德克萨斯州之所以能够在60年代、70年代起飞,是因为有石油,用石油挣来的钱投入科学,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所以它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

第三它重视年轻人。因为在一个完全没有基础的地方,年轻人才可能很快长起来,就像很多大树,小草肯定会被阴凉遮住。

深圳在这一点上肯定也有这样的优势,你给年轻人提供空间,你要给他自由,这个自由我觉得有两层含义,一你不能天天让他去学习北大的,清华的这个那个,他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方面。第二,这个自由表现在作为一个大学,作为一个研究所,作为一个支持机构,你要给这些年轻人提供足够的物质上、文化上和精神上支持,这样年轻人才能起来。

为什么西南医学中心最后没有能够催生一大批的企业,就像湾区那样,我觉得这里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说到底,我们要把企业真正做起来,不光要做科研,更需要做商业的人才,我们更需要在工业界有很多经验的人。但是这些人才你要配齐了,生活条件,文化条件要到位。在美国,湾区这边是到位的,波士顿也是到位的。

最后,我有时候想,为什么即使波士顿也做不出高科技企业、大企业,它们反而是在湾区,在西雅图(世界首富第一、第二都在西雅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有一个个人的观察,你们知道西雅图每年最著名的事件是什么吗?人体彩绘骑车大游行,每年会有几千人,旧金山最著名的是什么?同性恋大游行。这个难道是偶然的吗?我不是说深圳要更多引进同性恋,而是说明它是自由的思想,大家的思想是自由的,所以我挑战深圳什么时候能有人体彩绘大游行,我们饶毅……一定要做,否则你就对不起你提的题目。

饶毅:我本来想给他说好话……晓东总结达拉斯的成功经验,不是泛泛而谈,他的博士后导师那两个人,一方面自己40多岁在达拉斯就做出得诺贝尔奖金的成就,同时他们“幕后操纵”达拉斯医学院几十年,给它拼命支撑、挖各地人才,所以对这个学校成长有切实影响,所以他刚刚经验不是从别人抄来的,也不是报纸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jj/11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