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张子俊
(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更多)
前不久,广州气温下降明显,路上行人裹着厚厚的衣服应对寒潮。肖雄摄
“霸王级”寒潮、“断崖式”降温、冷到骨髓里……进入冬天以来,寒潮不断“造访”我国,多地气温刷新最低纪录。
即便向来温暖的广东,也经历了8年来最冷的“二九”,多地出现久违的降雪(霰),广州、深圳等地更是时隔多年再次“入冬”(入冬的标准为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10℃)。
在直呼“冷冷冷”的同时,许多人不禁疑惑:“不是说全球变暖吗?怎么这个冬天还是格外冷?”
“全球变暖并不代表冬天不冷,反而会引发寒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在认为,在全球气候整体变暖的状态下,并不排除某些地区在某些时段会变得更冷,并且天气更加极端化将带来更大的风险。
这个冬天特别冷“稀客”寒潮频现
尽管广东近日迎来升温,但此前的寒潮与冷空气仍让广东人记忆犹新。尤其元旦前后的“跨年寒潮”让广东“一夜入冬”。
什么是寒潮?省气象局将寒潮标准(以广州站为标准)定义为:受北方冷空气侵袭,致使当地日平均气温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8℃或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0℃或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5℃,即为一次寒潮过程。
对广东而言,寒潮是“稀客”,平均2年才出现1次。今年“跨年寒潮”期间,广东普遍降温8℃—10℃,其中广州最低气温低至3℃—4℃,与过去20年间最冷的元旦(年广州最低气温低至2.1℃)记录已相差不远。
正因这股寒潮,广东也经历了8年来最冷的“二九”(从冬至那天开始数,第二个九天里的日子)。数据显示,今年的“二九”(年12月30日—年1月7日)期间,广东全省平均气温11.8℃,比常年同期(14.1℃)明显偏低,为年以来最冷。此外,广州、深圳也在时隔约天后宣布入冬。
今年中国冬季气温普遍偏低。
放眼全国,“今年冬天特别冷”成为绝大多数地区公众的一致感受。这一感受也得到数据支撑:王春在展示的全国气温距平(即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实况图显示,年12月以来,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气温都是偏低的,特别是在北方和西南部地区,平均气温比历年偏低2℃以上。
西风带波动加剧冷空气大举南下
今天,全球气候变暖几乎已成为学者专家乃至普通大众的共识,正因如此,才有不少人对这个冷冬感到不解:为何全球变暖了,冬天反而更冷了?
事实上,寒潮频繁南下,恰与全球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和冬季寒潮关系,要从南北温度梯度说起。”王春在解释道,冷的北极和暖的赤道形成南北温度梯度,在中纬度形成强的西风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把北极地区比作一个巨大的“羊圈”,而西风带则是羊圈的“围栏”。正常情况下,由于南北温度梯度很大,西风带稳定而强大,可以牢牢“圈住”冷空气。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种平衡被打破。“近几年研究发现,全球变暖是不均匀的,其中北极变暖速度较其他地区更快,这导致了南北温度梯度减弱,西风带由稳定型变为波动型,改变了存在于西风带中的环流形势,造成冷空气大举南下。”王春在说。
全球变暖和冬季寒潮关系示意图。
王春在提供的一张示意图清晰地显示了这种变化特点,波动型的西风带在部分地区造成冷空气南下,也在另外地区造成暖空气北上。这解释了为何去年12月以来全球陆地气温并没有表现出一致地变冷,而是呈现出亚洲气温普遍偏低、北美和欧洲气温普遍偏高的空间格局。
今年冬季寒潮与海洋温度的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赤道中东太平洋目前处于发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太平洋赤道和热带中东部海温明显变冷,在极地与赤道温度的“一升一降”中,北半球南北温度梯度进一步减小,控制西风纬向环流的作用也进一步减小。“另外,大西洋的海温通过大气波列穿越欧洲大陆影响亚洲气候,可能对于东亚冬季变冷也有一定贡献。”王春在说。
怪天气越来越多全球变暖是诱因
年初,北美打破百年低温纪录,暴风雪肆虐;年夏,极端炎热“烤验”欧洲,热浪席卷;全球各地频繁报告超强台风、特大洪水……近年来,关于极端气候的报道屡见不鲜,气候异常引起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lm/1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