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及买报纸,酷爱文学写作的杨先生尤为感触。“当时自己的文章被省上的报纸刊发,自己想留存,但无奈在丽江买不到报纸,还是托在昆明的朋友帮忙买了带回来的。”一份报纸,从昆明而来。郑先生朴实的言语之中夹杂着丝丝感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自媒体的盛行,信息接收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些传统的媒介正在被淘汰,但总感觉偌大的丽江城,竟然买不到一份报纸,就总感觉怪怪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后,小编在了解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遇到过一报难求的情况。“平时不怎么注意,但当自己真的要买一份报纸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报刊亭都消失了。感触还挺多的。”周先生告诉小编。
丽江市只有一家报刊亭?销售旧书为主!在走过忠义市场、金甲市场、七星街等地之后,终于在钟楼附近寻得一家报刊亭。钟楼书报亭5个大字格外让人心安,因为在丽江城还有报刊亭的一隅之地。但当自己走近,牛奶、袜子等生活必需品占据了整个报刊亭的三分之二,一些旧书、旧杂志被摆放在正对门口的货架上。“很多都被拆了或者不卖了,只有我家一家了,报纸也达不到订阅的标准了,所以我家也好几年没卖报纸了,你要找的话只能去各单位看看他们会不会订。”可不可以买到春城晚报的时候,老板娘坦然地告诉小编。
说明来意后,健谈的老板娘安静了下来,委婉地拒绝了自己的采访,但老板娘脸上错综复杂的表情耐人寻味,自己猜测那大多是遗憾与无奈。因为对于她来说,那小小的报刊亭就是她坚守了一辈子的方寸之地。虽然她拒绝了自己的采访,但自己依旧还是感谢她的坚持,让很多人记忆中的报刊亭存在于丽江街头,这是一种坚守也是一份情怀。
丽江街头消失的报刊亭,是一代人的记忆!“初高中周末的时候医院、安通路、昌洛广场、七星街这四个地方的报刊亭买自己喜欢《花火》、《男生女生》这些书和杂志,现在已经4、5年没有看到过报刊亭,感觉有些遗憾。”张女士告诉小编。报刊亭承载了自己青春的记忆,初高中时对爱情的懵懂与憧憬是从一本《男生女生》开始的,对时尚的认知似乎也是从一本时尚杂志开始的,每个周末去买一本《男生女生》简单而又快乐。现在想想青春似乎也随着报刊亭一起远去了,我们不再是少年,却永远有人在年少。18岁很美,校服、单车、报刊亭,是我消逝青春。
“爷爷会坐在院子里看报纸晒太阳,偶尔爷爷也会牵着自己去报刊亭买报纸,那时候放学回到家看到爷爷在院子里看报纸就会很安心,后来,报刊亭没了,爷爷也没了。感觉心里缺了一个口。”谈到关于报刊亭的记忆,刘女士忍不住想起了爷爷,言语之中夹杂着丝丝想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报刊亭,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怀旧。“我是年来丽江城里读书,记得当时城里还有一定数量的报刊亭。报刊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报刊让我印象深刻,一种当然是时政报;第二种是诸如《知音》《读者》《女人坊》等之类的流行刊物,所谓的流行刊物,我的定义是以小市民的都市生活为主;第三类是文学刊物。这三类我都经常购买。”
“记得当时在离玉龙县一中(今丽江市实验学校)不远的地方就有报刊亭,我刚来的时候,认不得路,所以周末活动不敢走远,就在临近的报刊亭买一些报纸、书籍来读。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刚才说的三类书籍都很重要,首先是时政报,当时老师教诲我们,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勤于思考,要心怀天下,关心国家大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mt/1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