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来自网络
本期是「创业有数」团队研究的第11个案例,由创业有数-创始人陈轩,分享一家红酒电商花了大钱,却没能做出好销量,借此聊一聊对于创业公司,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营销方式,才能既最大化的降低成本,还能实现有效传播与转化?
以下是这期分享的内容概要:
01
4个亿的学费
北京有家挺有名的红酒电商。获客成本是多块,而红酒每瓶均价只有60元。
每年1个亿,连续4年砸流量,但4年来销量始终波澜不惊地保持在每年万,如今元气大伤,裁员一多半,全面转型做线下代理模式。
创业公司没有流量,必然没有增长与销量。
实业企业要是理解不了小米的玩法,一定会跌坑撞墙摔跟头。理论再光鲜亮丽,有啥用!投入产出比,永远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说:“我曾经走了一些错路,把互联网当成使命,花了很多钱去买流量,但那些流量是留不住的,钱白烧了。如果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还是极其有价值的。”
企业的根本使命是创造顾客,数字时代,顾客已经幻化为PV和UV,企业竞争转化为对低成本流量的争夺。
请小鲜肉做代言是为了流量,搞公益捐赠也是为了流量,90后美女创业者公开卖飞机杯是为了流量,80后程序员天天琢磨SEO是为了流量,70后企业家和足协互怼为了流量,60后领导人全世界飞来飞去同样是为了流量。
有了源源不断的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利润,企业才能活下来,产品迭代、交互设计、归属感营造等后续动作才能展开。但从哪得到低成本的流量呢?传统的流量获取方式到底靠不靠谱?
02
传统营销失灵,创新营销才是出路
美丽说花了3.38亿冠名《跑男3》,收效甚微,创始人徐总说:“、年,互联网公司冠名或植入电视综艺是非常有效的,但、年后,即使是冠名所谓现象级的电视节目,也不过覆盖了用户几秒钟的时间,并不能有效地触达某个三四线城市的目标用户形成转化。”
他甚至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打广告来流量,这种东西好比空军,你在天上开着飞机转一圈,全国人民都听到你的轰隆声了。但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渠道’。”
我再举个例子,帮大家算算费用销售比:
比如电视广告,即使现象级的内容,如《舌尖上的中国》,也才1%的收视率,也就万的到达,按千分之一的转化,也就0的转化,客单价算到,销售额才万。
而舌尖2的冠名卖了多少?卖了1个亿,客单价上了才能刚刚好凑够广告费。如果净利润算10个点,客单价更得上两万二。到最后,也就地产,汽车等高客单价的企业玩得起,还有烧钱的互联网企业、规模效应起来了的快消品企业能走两局。对于创业公司,怎么算都不划算。
再算一个数字:年,淘宝的获客成本是三块;年,淘宝的获客成本是块。也就是说,对于低单价的食品服饰等,要10次复购,才能打平引流成本。你得是什么产品才能一上来就10次复购?
这也是年之后,很少有创业企业玩TVC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拉不来流量,算不过来账。
亏大发了的红酒电商,懊恼的美特斯邦威,悔恨3亿打水漂的美丽说,证明一点:传统营销已经越来越搞不来流量,也就只能搞搞培训。
年,我的一位朋友,在上海创业,为了迅速获得流量,在某省报投了38万的广告,结果你猜,来电量才19个,其中一半还是拉广告的。
年年初我在成都出差,当地最牛的报纸发行量沦落为两年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刊例价呢,反而还涨了。你说可不可笑?
年,我认识北京一位餐饮大佬,对美团外卖恨得牙疼,却无计可施。
年,听到一群酒店企业的老板,对携程“携流量以令诸侯”的玩法,充满恐惧和警觉。
没流量的滋养,任何商业都是难以维系!
流量被别人捏在手里,再大的企业,也很难逃出增长的困境!
03
用创造性话题,点燃社交传播
传统媒体已经是沉船,那互联网媒体如何呢?像百雀羚这样,投上三四千万,让几百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