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朋友SophieHan的公号:亲子成长行动派。
这个读书会的主题和形式,新颖又有趣,特意申请了转载。我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点删节,可以去她公号看完整原文。
她是一个非常有行动力的妈妈,一直在组织读书会。我之前也刊发过她的两篇有关读书会的稿件:
家长如何组织儿童读书会?这篇手把手教你
我们的进阶版读书会,滋味多美好,尝过就知道
今年暑假,我设计了一期认识报纸、研究报纸、自制报纸的读书会。如今这个电子屏幕占据主流的时代,装帧精美的图书尚且未必得到孩子们的青睐,更别说看起来“灰头土脸”的报纸。孩子们对于报纸的了解程度,估计和他们原来对书店的认识差不多:听过它的名字,没仔细瞧过它的样子。如果将来有一天,实体的报纸真的消亡了,那孩子们也算是见识过报纸魅力的人。即便这样末路英雄的故事,总得有人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不是吗?行前任务——每个孩子要去买一份报纸带到读书会,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买报纸的地方有多少种报纸卖?2、哪种报纸最便宜,哪种最贵,分别多少钱?3、哪种报纸卖得最好,一天最多能卖多少份?4、会去买报纸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可能最初真的太乐观,等到实践时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超出想象。读书会好几个小朋友的妈妈都给我反馈找不到买报纸的地方,有孩子走了整条街,有孩子走了两小时,有孩子从雨花西路跑到长江路。我自己带着两娃在江宁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终乘半小时地铁到大行宫才完成了任务。对于孩子们白跑一趟的经历,我觉得也挺不错的。虽然没有买到报纸,但让他们更加清楚报纸的生存现状,等到我们讨论“未来报纸会消失吗”时,他们一定都有话可说。那天,在大行宫地铁站外靠近总统府景点的报刊亭,被各种旅游纪念品和饮料零食围起来的摊位上,我们一共看到了六种报纸,每种大概四五份。最贵的是五块一份的《南方周末》,最便宜的是一块五的《环球时报》,摊主说卖的最好的是《作家文摘》,却不愿告诉我们一天能卖出去几份。我们喝着饮料在原地等了十分钟,一个买报纸的人也没有。于是,买了三份报纸打道回府。两个娃在地铁上就兴奋地打开报纸要读,因为对她们来说,这种涉及时政内容的阅读体验既陌生又新鲜。云南大象,嫦娥神州和北斗,德尔塔病毒和疫苗,美国和阿富汗……不过,随着大量资讯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长篇文字还是成功劝退了小学生。原本,那些严肃的话题和深入的报道,就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啊!只是,如今习惯了小视频和碎片化文字的头脑,还能再选择承接更复杂更全面的阅读,然后展开独立思考吗?稍微感慨一下,还是回到读书会,分享我们四次活动都做了些什么吧!第一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报纸,了解报纸的前世今生。于是,每人先发上几张报纸,摸摸看、闻闻看、读读看、说说看:为什么这玩意叫报纸,不能叫杂志或书?它独一无二的特点有哪些?然后结合英文单词newspaper来理解报纸的含义。接着,我们一起去看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报纸,最早的日报,最早刊登照片的报纸,最大的报纸和最小的报纸。然后,我们去了解报纸除了提供阅读的功能之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头脑风暴出五十种报纸的用途,用报纸做一个简单的手工。总之,想要传达的是,报纸不仅历史久远,它既可以很花哨,也可以很有趣。再有,我们列举了常见的几十种报纸名字,按发行周期或地域等进行分类。讲到国内外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时,请孩子们通过发行量和人口总数的对比计算来感受不同国家人们的读报习惯差异。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查一查、算一算。介绍完报头、报眼、版位、头条等版面元素之后,我们讨论了各自选购报纸的标准。最后,读书会的小朋友们一起商量并确定了本次我们自制报纸的名字和版块分工。女孩子们选择了家人、动物和运动的主题,男孩子们则是永远的奥特曼主题。第二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报纸的内容。首先,从报纸内容的四大类入手,新闻、评论、专版、广告,这些分别是什么,都出现在哪些版面和位置,为什么要有这些,怎样的内容才吸引人?接着,如果内容很好,那什么样的标题更能吸引眼球?这里,我直接亮出了几十个从报纸上截下来的新闻标题,请孩子们把他们看到标题就想读下去的选出来。那些使用了反转、双关、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标题顿时脱颖而出,所以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好的标题对文章来说,就像伯乐之于千里马那样重要。让我们讨厌的从来不是好标题,而是文不对题的无节操标题党。既然要让孩子们自制报纸,光了解标题是不够的,还得认识新闻文章独特的倒金字塔结构,以及这种文章结构的好处和写法。虽然现在小学阶段,孩子们还无法写出这样的文章,让他们知道原来还有和平时写作文不一样的记叙方式,但也无妨。报纸广告的部分绝对是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写文章或许有很多条框的限制,但做广告却可以有无限的创意,即便没有流媒体的鲜活和生动,纸媒的广告人依然可以在方寸之地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感动和喜爱。欣赏完一些高赞广告案例之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愿意因为这样的广告而去购买报纸。讨论适合小学生的报纸时,不得不说十分遗憾,市面上似乎已经找不到。即便是网上的杂志铺里,销量最好的学生报纸《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和《作文评点报》,订阅数也是寥寥无几。不过,刚好放暑假时,大宝学校发了江苏广播电视报旗下的《少儿文学》报纸,足以供孩子们自制报纸时作为参考。第三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报纸的制造和流通过程。一张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报纸,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到达读者的手中,又有哪些人为此付出了他们的心血和劳动?谈到这里,我们找来了报社的组织结构图,看看一个报社里面各种各样的岗位都分别负责做什么,这就像一场非正式的职业启蒙座谈会。然后,通过一篇关于河南暴雨灾后救援的新闻报道,我们更加具体地看到从新闻事件发生到被报道出来,报社是怎么一步一步达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重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