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英语报古诗文诵读大赛传承与弘扬

发布时间:2021-12-28 8:31:18   点击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经典的中国古诗词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朗朗上口,卷卷永恒,但如何用英语来诠释它们美妙的音韵和深远的意境呢?

  夏始春余,五月踏歌。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生英语报》主题策划“中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古诗文英语诵读大赛”正火热进行。一万多名中学生通过诵读中国经典古诗文的英语译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的美成为世界的美。

  

  

  

  部分参赛选手活动照

  本次大赛围绕“诵读经典诗文,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鼓励青少年用英语诵读中国经典古诗文。大赛根据难度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所用中英文诵读文稿均由学生英语报社精心选编整理。诵读材料内容丰富,涵盖中学阶段学过的经典唐诗、宋词、诗经等。英语译文选自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的经典翻译作品,语言地道兼具诗词韵味。为了帮助参赛选手更准确地朗读英语古诗文,报社邀请外籍专家对近万字的英语古诗文进行慢速朗读,并将精心制作的MP3录音免费提供给各个参赛学校的辅导老师。

  “诗言其声,词见其人。”神采飞扬的青少年们如同一个个穿越古今的诗词旅人,徜徉历史,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用流利的口语和活泼的演绎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跨文化交融的视听盛宴。一位参赛选手说:“操场上、教室里,甚至在回家的途中,我都可以听到同学们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声情并茂的诵读。诵读大赛点燃了我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大家不仅掌握了准确的英语发音,而且对中国古诗词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准备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怎样翻译中国古诗词,怎样更加准确和传神地译出其中的意境,以及怎样通过英语的方式更深刻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学生作品

河南省新密市青屏高级中学学生作品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作品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本次大赛立足经典传承和文化弘扬,采取线下预选赛和线上决赛相结合的灵活参赛形式,自年大赛开办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中学的三万多师生的热情参与。目前已进入第二季收官阶段,大赛组委会正在对通过初赛的诵读视频进行评选。参与大赛的辅导老师们也表示,这次大赛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一个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青少年们在练习诵读的过程中,了解了中文诗歌和英文诗歌朗诵技巧的区别,加强了朗诵中对“抑扬顿挫”的理解,比如中文格律诗中“顿”的规律、英文诗歌中的节奏轻重等,提高了英语朗读能力,突出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同时,此次诵读大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将英语学习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此外,智能化和交互化是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本次大赛注重创新与媒体融合,采用智能QQ-AR科技加持,实现“一扫即看”。读者用手机扫描报纸上的图片,就能立即观看选手们的诵读短视频,仿佛置身比赛现场,从多维立体的层面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同时,本次大赛在《学生英语报》开设互动专栏,为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们提供交流平台,大家纷纷在报纸专栏中记录下参与诵读大赛的感受和收获。这既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又将学习英语和传承经典文化的热情传递给更多的读者。为了方便老师组织参赛,丰富青少年的校园学习生活,大赛的参赛形式和细节也在不断地优化创新,如除了个人诵读,同学们还可以发挥创意,采取“两两PK”赛和“多人组团”赛等多种形式参与大赛。

  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学生英语报社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初心,通过多种形式,积极组织爱国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青少年一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坚持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至此五四青年节,让我们携手共进再出发!(梁潇许俊丹)

“河南日报传媒”视频号更新啦河南日报5月1日视频读党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sdz/14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