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浙江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专门介绍基层治理的“浦江经验”。
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选择作为8个信访重点管理县(市)之一的浦江,作为省级领导干部下访的第一站,下访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启了省领导干部下访的先河,成为信访工作上的一次创举。
浦江以此为动力,历届县委、县政府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持续抓紧抓好抓实,逐渐形成了“下访约访日”“领导信访包案”等制度,使得浦江信访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一跃成为全省甚至全国信访工作的先进典型。年,浦江信访工作得到习近平同志的批示肯定,被中联办、国家信访局总结推广为信访工作“浦江经验”。
浙江日报的这个“浦江经验”专版,既有浙江省委党校和浦江县委党校专家的理论文章《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还有浙江日报记者到浦江各地的采访《基层治理看浦江》和《人与人和谐的生动实践》……
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
年9月,习近平同志到浦江下访,开创了领导下访制度。年,习近平同志批示肯定浦江的信访工作,中联办、国家信访局总结推广“浦江经验”。从浦江的破题到全省的实践,再到全国范围的推广,领导下访越来越被证明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领导下访与浙江信访综合改革创新实践一起,从源头上有效化解基层矛盾,促进了党委、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浙江样本。
年习近平同志到浦江下访,开创了领导下访制度。经过浙江全省的实践,再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项制度逐渐走向完善,与相应的浙江信访综合改革创新实践一起,在源头上有效化解基层矛盾,促进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浙江样本。
领导下访破题开局
年9月18日,习近平同志选择了全省8个信访重点管理县(市)之一的浦江,作为省级领导干部下访的第一站,下访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了浦江群众的普遍赞誉。“真的没有想到,省委书记会亲自接待我的来访”“书记讲了,我们放心”……这次下访由省市县三级领导参加,一共接访批人次,当场解决91个问题,交办落实责任制的有件。在这次活动中,习近平指出“领导下访接待群众,是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规划和完善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努力把信访工作特别是下访工作做得更好”的工作要求。这次接访活动开启了省领导干部下访的先河,是信访工作上的一次创举。
浦江以此为动力,历届县委、县政府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持续抓紧抓好抓实,逐渐形成了“下访约访日”“领导信访包案”等制度,使得浦江信访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一跃成为全省甚至全国信访工作的先进典型。年,浦江信访工作得到习近平同志的批示肯定,被中联办、国家信访局总结推广为信访工作“浦江经验”。近年来,浦江积极将信访工作融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建设之中,全面推行“简单信访立即办、一般信访快速办、复杂信访限期办” “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等创新举措。十年磨一剑,今天浦江信访形势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访量从年的件(人)次下降至年的件(人)次,年浦江信访工作考核连续第三年取得金华全市第一。
浙江全省也以年习近平同志下访浦江为契机,拉开了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联动下访的序幕。先后下发《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定期组织各级机关干部下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且形成了省级领导坚持带头接访、市级领导坚持定期接访、县级领导坚持开门接访、乡镇领导坚持随时接访、村居干部坚持上门走访的5级接访机制。干部下去多了,群众上访少了,浙江省的信访生态持续向好。浙江实施领导下访的经验和做法也在全国得到推广。年,国家信访局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制度,规定领导干部不仅要定期接访,还要带案下访。
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
从浦江的破题到浙江全省的实践,再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领导干部下访越来越被证明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首先,领导主动下访是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的有力举措。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及时下访,调查研究,有助于发现苗头,找准对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这样既维护了群众利益,又减少了群众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
其次,领导主动下访有利于培养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作风,也有利于培养干部把握全局、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衡量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就是看干部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因此,领导下访必须带着深厚感情,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下得去、蹲得住、帮得上”。真抓实干的领导下访,能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而且能够广泛听取民意、吸纳民智。所以,这既是新时期加强治理能力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个有效途径。
最后,领导主动下访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创新实践,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加社会凝聚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因此“领导干部下访,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这样才能够取信于民,才能切实解决一批阶段性的信访问题。”在这意义上,领导干部上门走访可以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倾听群众呼声,也是团结群众、稳定大局的需要。
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要求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的出发点,是要求领导干部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把信访反映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浙江省近些年认真贯彻这些理念和中央信访工作精神,积极推进信访综合改革,在多个地市县(区)展开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与成就,为全国信访工作提供了经验。
首先,在法治化建设方面,实现信访工作诉访分离,法定途径优先,制定“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引导律师介入,并且依法打击非访,规范依法信访程序等制度和措施。
其次,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统一政务投诉举报平台,打造“一个号码对外、一个部门接收、一条龙监管”的政务热线服务模式,尤其是开发“一网通”信访工作平台和手机APP软件等,大大降低参与治理活动的各项成本,减少信息在层级传递中的流失与变异。
第三,在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方面,在乡镇街道积极展开如何在一线快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从被动上访为主动下访等试点,以及创立“来访必录,有诉必理”、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提速增效的工作机制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懒政和怠政的问题,以及可能由之引发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社会冲突。
最后,在信访工作的绩效评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制度的创新,比如优化考核机制,建立信访件办理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建立民情民意、施政情况收集和研判制度等。这些制度,提高了广大民众对治理绩效评估的权重。为了使评估做到科学合理,把民众评估同专业化的评估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督促工作渗透到治理过程的大多数环节。
浙江信访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了信访过程中主动、高效的政府回应能力和便捷、广泛的公众参与能力,提高了社会纠纷处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水平,大大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种信访工作的浙江样本,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基层治理看浦江
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把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第一站,解决了多个疑难信访案件。“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就此在浦江生根发芽,然后走向浙江、走向全国。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上访大县早已华丽转身。浦江县年的上访量,还不到年的十六分之一。领导干部固定接访、县乡村三级联动下访接访、下访大面积进村入户三大机制,让浦江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日前,当记者沿着“学习之路”来到浦江采访,谈及未来信访工作重点,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自称已经找到了答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干部不怕群众上访了
年以前,浦江信访形势一度十分严峻,信访总量大,缠闹访多、越级访多。回忆起当年,浦江县政协主席朱受明不住地摇头苦笑。那时他还是分管信访的副县长,经常遇到几十人群访聚集在县政府大门、围堵路过的领导干部。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干部,很少没被围堵过的。最后,大家都有点怕了,甚至一个人散步、逛街都不太敢。
当年9月,习近平同志带领省市县三级领导到浦江下访,当场解决91个问题,交办落实责任制的案件件。其中,习近平同志共接待了9批20余人来访群众,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难题。以此为契机,浦江在全县全面推行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并逐步形成了解决问题和确定领导干部责任工作机制。
浙中的5月,温暖湿润。当年接访地点——如今的浦江实验中学和浦江仙华外国语学校,处处春意盎然。故地重游,今年57岁的浦江杭坪村村民蒋星剑难掩激动。他回忆道,上访13年始终无法解决的山区道路不通,接访当场就拍板了,不久也改造好了。这条名副其实的致富路,在浦江西部山区20万群众奔小康的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山区交通、拆迁等重点疑难信访案件的不断解决,浦江信访总量连年大幅下降,群访越来越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下基层,各级干部不仅不再怵上访群众,还喜欢上了下基层。浦阳街道同乐村村民赵伟正说,5月中旬就三次在村里看到了县委书记,村民们反映的问题也往往第二天就解决了。直接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成为如今浦江许多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方式。
治水拆违令行禁止
前几年,浦江县浦阳街道同乐村水晶产业发展迅猛,村里遍地是水晶固废,溪流常年呈乳白色,碰都不能碰。这让村民石兴来忧心忡忡,被气得生病后便开始不断上访举报。如今,村里环境经过连年整治好起来了,他的健康和心情也完全恢复了,开始积极参与村里公共事务。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曾经的浦江,水晶污染造成的牛奶河,一度覆盖浦江八成的溪流,让老百姓心急如焚;全县违法建筑多万平方米,成为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对“绿水青山”与日俱增的渴望,让无数像石兴来这样的群众,选择上访。高峰时期,浦江仅来自污染和违建的信访问题就占到了信访总量的65%。
年以来,浦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行动,在全省率先打响“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攻坚战。4年奋战,美丽浦江回来了。全省首批无违建县、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数十公里的生态廊道,浦江百姓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排名从多年全省倒数第一到稳居全省前列。全县信访总量,年下降33.5%,年下降49.2%,年又下降20.8%。
事实上,治水拆违涉及群众重大利益调整,难度很大。治水,党员领导干部亲属的污染厂房率先关停;拆违,党员干部、名人富人的违法建筑率先拆除;城中村改造,党员干部率先带头签约。真正的公平正义,才能获得浦江百姓大力支持。拆违,浦江群众开始时自拆率不到两成,后来超过九成。
据了解,近年来浦江还全面推行“简单信访立即办、一般信访快速办、复杂信访限期办”的信访事项快速办理机制,“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的信访法治化制度等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下访解决信访难题的效率。
基层治理的时代探索
5月19日,网友
小灿家的呼噜噜,在浦江浦南街道办事处官微上反映,村里有垃圾未清理。当天,街道就作了回复并了解情况,第二天垃圾就被清走了。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开通微平台和投诉电话,让群众与政府部门互动更方便快捷了。截至年4月底,便民服务平台共接打电话个,受理市民有效诉求件。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分别达到99.5%和99.8%。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优势,帮助浦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的概率越来越小。
干部下访,在浦江不断得到完善。年至今,浦江下访开始大面积进村入户。县级领导每个月2~3天下村蹲点调研,带案下访,直接参与基层难题破解和积案化解。全县个村居全部派驻由1名县局级领导、2名机关干部和1名政法干警组成的“1+3”农村指导团队,长期结对帮扶。
百姓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dw/1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