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泡茶这件事,很难定下统一标准。
个人偏好不同,有人喜浓,有人喜淡,众口难调。
喝茶场合不同,居家泡茶、办公泡茶、待客泡茶、佐餐泡茶,各不相同。
饮茶心境不同,闲暇时坐下来慢慢细品,忙碌时囫囵大口喝茶解渴,莫衷一是。
再加上,茶叶种类不同、品质好坏不一、风味层次有别。
在泡茶方面,不能定下统一标准。
不然“一刀切”下去,必然会引发一系列蝴蝶反应。
近期看到一条留言。
“茶叶分很多种,发酵茶肯定要洗茶,除了绿茶外还是用茶滤比较好,喝绿茶要用玻璃杯,红茶得用紫砂壶……”
在这背后,浓缩了不少人对泡茶方面的刻板印象,值得逐一说道!
《2》
一、发酵茶才要洗茶?
发酵茶是一个很大的范围。
既包括很多茶客熟悉的乌龙茶(半发酵茶)、红茶(全发酵茶)、熟普(后发酵茶),也涵盖黄茶(轻发酵茶)和白茶(微发酵茶)。
可以说,六大茶类里除了绿茶以外,剩余茶类都算发酵茶,因为它们或多或少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酵。
茶叶的发酵,除了后发酵的黑茶外,大多只能算是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茶青鲜叶采下来后,茶叶内部的多酚类就会在氧的促进下,不断进行氧化。
类似将苹果切块后,放在空气里,没一会儿果肉表面就开始产生褐变。
于是,当鲜叶采下来后立刻杀青,停止茶多酚继续氧化的绿茶,被列为不发酵茶。
而鲜叶采下后,经历一段期限萎凋,再进一步干燥得来的白茶,属于微发酵茶。
而茶青采下后,先萎凋,再揉捻,接着是静置发酵,最后经烘干得来的红茶,发酵程度比较高,被列为全发酵茶。
大致弄明白茶叶的发酵本质后,再回过头去看洗茶,自然能想明白不少道理。
发酵茶一定要洗茶?这可不一定!
因为,只要原料品质好,制茶工艺到位,发酵程度适当,发酵茶又何来一定要洗茶的道理?
以白茶为例。
高山白茶的芽头和细窄嫩叶背面覆盖着不少茶毫,这些浓密的茶毫能提供独到的毫香,因富含茶氨酸的缘故,能为茶汤增添不少清甜、鲜爽茶味。
在喝茶时,若是以洗茶的名义,白白倒掉白毫数量丰富的头道茶汤,无疑是错过了不少精华茶味!
洗茶,对好茶而言是无用功。
大多数时候,仓储到位,品质可信,没有杂味怪味的茶,第一冲都可以不洗茶,直接喝。
如果觉得,茶叶经过发酵后一定要洗茶,那这“伤害面”可就太多了,会中伤不少好茶,白白造成浪费与损失。
《3》
二、泡茶时除了绿茶都要用茶滤?
用玻璃杯泡绿茶时,哪怕偶有碎叶,在静置过程中,碎茶也会慢慢沉底,不会将碎叶喝到口中。
考虑到玻璃杯泡茶无法实现茶水分离,茶叶长时间浸在热水里,会持续释放茶味。
玻璃杯泡龙井之类的绿茶,投茶量不需太多,仅需投茶一小撮。
泡过一杯茶后,滋味已经消耗十之七八。
为避免下一杯茶味断层明显,可适当“留底”,剩余在杯底的茶汤(裹挟着一定碎叶)不必立马就喝掉。
等喝茶喝到快见底时,再续上热水,继续泡第二杯。经过精置沉淀后,碎茶并不会漂浮在汤面,哪怕是不过滤,也不必担心将碎茶末喝入口中。
但这并非说明,除了绿茶以外,其它茶叶在冲泡时都要用上茶滤。
只要茶叶不是太碎,泡茶时,茶滤的用途不大。
当你用盖碗/茶壶泡功夫茶,将泡出来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内,稍稍静置,再用公道杯分茶。
经过公道杯的静置沉淀后,碎茶们同样会乖乖沉底,不易分入茶杯内。
有了公道杯后,茶滤的过滤功能略显鸡肋。
再说了,即便茶叶比较碎,也不一定非用茶滤不可,还可以到网上买一些空茶包,将碎茶装入其中,自制成茶包。
这样的碎茶包,不论是煮茶、大壶泡茶、办公室马克杯泡茶,都很方便实用。
泡茶时,没有必要逢茶必过滤。
像白毫银针这类茶毫丰富的白茶,将茶汤中的白毫平白无故过滤掉,实在可惜。
另外,网眼细密的茶滤在使用过后,底部湿漉漉的,不能直接放在桌面,而是得配套上专门的茶滤架,以免弄脏席面。
泡茶过后,要及时清洗干净。
一旦茶渍茶垢附着在滤网上,陈垢难除,会显得很不卫生。
泡茶时,用布满茶垢的旧茶滤泡茶,哪怕在烫壶温杯时,预先烫过一遍茶滤。
残留在茶滤上的脏垢,依旧无可避免地会影响茶汤风味!
一言概之,泡茶时,只要茶叶不是特别碎,可以不用茶滤。
若在泡茶时,保持有过滤茶汤的习惯,也无妨。
但茶滤要确保干净无异味,才能喝准茶味。
《4》
三、泡绿茶用玻璃杯,泡红茶用紫砂壶?
喝绿茶用玻璃杯泡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泡宜兴红茶时,当地人更偏爱用紫砂壶。
但说一句车轱辘的话。
泡绿茶不一定非用玻璃杯,而泡红茶也并非紫砂壶最好!
绿茶的冲泡,除了用玻璃杯泡,还可以用盖碗、茶壶、快客杯、飘逸杯等。
冲泡绿茶的茶具材质,以玻璃和白瓷为佳。
玻璃透明,便于观赏绿茶形态。
白瓷素白,属于万能背景色,能衬托干茶、茶汤、叶底,鉴茶时做到一览无遗。
盖碗冲泡绿茶,能解锁出与玻璃杯泡完全不同的风采。
盖碗穹顶那般的“盖”,能拦截下不少往上飘扬的香气,倒出茶汤后,揭盖一闻,盖香热闻起来尤为馥郁、美妙。
炒青绿茶的火香、兰香、清香,层次分明,清晰呈现。
玻璃泡茶,经常会遇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状况,顶多泡过两、三冲就彻底变淡。
但盖碗泡绿茶,只要投茶适中,茶叶品质到位,耐泡表现必然不会逊色。
每一冲下来,好茶内部的细腻风味可获得全方位的完整呈现。
个中滋味,再美妙不过!
泡红茶,盖碗比紫砂壶更有优势。
紫砂材质的器型,因泥料特殊,没有上釉,未经过彻底烧结,内部保留有不少气孔,会吸附、附着不少茶香。
而白瓷釉面光洁紧密,不吸香不吸味,更能还原好茶本色。
从出汤效果看,盖碗的合盖开口大小可以自由调节,倒出茶汤时,茶汤能顺着合盖缝隙,倾泻而出。
短短数秒间,就能倒出大量茶汤。
而紫砂壶的出汤得借助壶嘴,出汤时,壶嘴的宽窄对茶汤影响至关重要。
若是壶嘴细且长,倒出茶汤时,壶嘴内部通道容易被泡开的茶叶堵塞,导致出汤不顺畅。
即便换成壶嘴较宽的壶,茶汤通过壶嘴后,也是呈现“柱状式”出汤。
论出汤速度,不如盖碗泡茶“瀑布状”出汤来得干净利落。
《5》
泡茶没有永恒不变的固定标准。
但泡茶时,基础原则与核心追求不会变——泡出更香、更好喝的茶汤。
既然如此,泡茶时不能相信教条主义,生搬硬套。
泡好茶,绝大多数的茶叶都不需要洗,放心直接喝茶便是。
如果实在担心“茶叶不洗不能喝”,那得从源头把关。
买对品质放心的好茶,远比快速洗茶,更能喝到安心好茶。
泡好茶,只要茶叶不是过分偏碎,茶滤的过滤功能比较鸡肋。
泡茶多年后,用“养”出一层脏垢的茶滤泡茶待客。泡出来的茶汤,若没有足够勇气,还真不敢贸然喝下肚!
泡茶时,茶具的选择也是不固定的。
喝绿茶,简单的玻璃杯泡,普及率广。
但盖碗泡绿茶,茶汤风味能得到完整呈现,值得一试。
泡红茶,白瓷盖碗比紫砂壶更经典实用。
从全能角度看,泡好茶,更推荐用盖碗。
不论红茶,还是白茶、岩茶(乌龙茶),都能在白瓷盖碗的冲泡下,呈现出最本真的茶味风采!
盖碗不需精雕细琢,适当画几枝花纹,便能成为美观与实用并举的泡茶神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dw/1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