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苑”公号今日分享
目录
1.关于少年审判改革的前瞻性思考(来源:上海法治报)
2.年法律实务暨“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的关系”专题研讨会召开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应强强联合(来源:上海法治报)
3..一言不合要离婚?法院请你先“冷静”上海法院首试离婚案件适用“冷静期”,4个月促和27个离婚家庭(来源:上海法治报)
4.南充破解家事审判的“暖水瓶”效应(来源:人民法院报1121)
关于少年审判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来源:时间:年11月16日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B05:前沿观察作者:王建平,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高级法官原文链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先说的是自然现象,后来比喻世事变化。三十年,人生一道坎; 三十年,工作一面镜。中国大陆少年审判在经历了三十多个不平凡的春秋之后,该向何处去?该亮什么剑?是目前少年审判改革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各高级法院下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少年法庭改革与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并于10月19日在京召开“少年法庭改革与建设”专家论证座谈会。在少年审判改革与家事审判改革齐头并进发生交叉和重叠、少年审判改革面临方向性选择的历史关头,笔者主要就三个重点问题谈谈对少年审判改革未来发展方向问题的粗浅认识。 关于加强少年审判机构建设问题 三十多年来,少年审判工作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专业创新和成果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的少年审判之路。但少年审判依旧存在短板,如果在少年司法而立之年还不能建立健全全国法院少年审判机构,就无法完成历史赋予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自年起,未成年人犯罪接受审判的平均每年以8.65%的速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至年减少了51%。全国法院少年审判工作人员为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平安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上海召开全国法院第一次少年审判工作会议,总结和推广长宁区法院设立少年法庭工作经验。之后,全国各地许多法院相继成立少年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少年家事审判庭等,审判机构发生变革。但是三十年之后,年的我国 《刑事诉讼法》 及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以下简称 《解释》)与年的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 相比,法律对少年审判机构的设立没有提出更高标准,反而降低了要求。截至年10月,全国法院共有少年法庭个(其中多个仅仅是合议庭建制),开展未成年人综合审判试点的49家中级法院还没有全部成立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机构。至今,最高人民法院始终没有建立起指导全国少年审判工作的统一的少年法庭机构,全国各高级法院中除北京、上海、甘肃和河南外,其他省市高级法院也没有建立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机构或者工作机构,导致各自为战,缺乏合力;遇到难题,缺些对策;顶层设计,缺少指引;未来发展,缺失方向,从而制约了少年审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少年审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倒退。如果没有机构,少年审判便不会有所建树。建立健全少年审判机构,可以便于政法机关工作对口,有利办案;便于政府社团联系对口,有利协调;便于上下级法院审判对口,有利案件管理、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和业绩考核; 便于最高人民法院顶层设计,有利统筹兼顾,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年10月长宁区法院成立“少年犯合议庭”,一年后的年6月长宁区检察院成立“少年起诉组”,于是分别有了少年审判三十年和少年检察三十年,审判工作推动了检察工作,逐渐形成了“政法办案一条龙”机制。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并要求全国各地省院在年底前与之对应全部建立,至今已有20家省院完成了未检机构的建制工作。据此,借鉴最高人民检察院机构建设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中级法院,有条件的地级市中级法院应当全部成立独立建制少年审判机构。上述地区的基层法院要按照上级法院指定管辖规定建立独立建制少年审判机构,努力实现少年法庭从“机构挂靠、人员挂名”向“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的转变。如果在少年司法而立之年还不能建立健全全国法院少年审判机构,我们将无法完成历史赋予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关于推进少年审判指定管辖问题 近几年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已经明显显示出赶超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趋势。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应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努力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向长久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少年检察制度的产生虽晚于少年审判制度,但近几年未检机构的独立、机制的创新、未检“捕、诉、监、防”一体化改革以及一系列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的出台都表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已经显示出赶超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趋势。人民法院应当积极推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向长久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年起,江苏省连云港法院等全国部分法院开始对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案件实行指定管辖集中审理制度,将涉少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改由上级法院指定某一法院审理。该制度后被《解释》第四百六十五条规定吸收。该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要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但是,从初创至今十八年过去了,指定管辖集中审理制度尚未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中级法院以及有条件的地级市中级法院下辖基层法院全面推行,这不利于实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集约化和专业化,不利于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综合体系建设。如果实行指定管辖集中审理制度,可以将分散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集中分配给部分法院审理,向专门法院即少年法院的建立迈出探索步伐,同时可以摆脱受案法院收案数明显减少的困境。 以某市法院为例,年1月至年6月,某市法院共受理涉少一审刑事案件件,平均每年件,每家法院45件。如果指定7家法院审理,则每家法院平均每年件,增加%。所以,研究少年审判改革,要将推广指定管辖集中审理制度列入重要内容,同步考虑。 与指定管辖集中审理制度相配套,修改 《解释》 第四百六十三条和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起诉的案件,不受“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周岁,并被指控为首要分子或者主犯的共同犯罪案件”限制,统一由接受指定管辖法院的少年审判庭审理。对成年人侵犯未成年被害人刑事案件,不受“根据少年法庭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限制,全部纳入少年审判庭受案范围,统一审判,统一管理。 据悉,在人民法院实行指定管辖集中审理制度时,海南省海口市、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山西省大同市等省会城市以及安徽省芜湖市、甘肃省庆阳市、吉林省辽源市等地级市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各建立了由一家基层检察院和基层法院对应的指定管辖集中起诉集中审理制度。为此,检法两家应当不忘初心,共同联手推广实施指定管辖制度,将便于各地合力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线的法庭审理、系列帮教和犯罪预防工作,将“政法办案一条龙”机制向纵深延伸。 关于明确少年审判职责定位问题 以刑事审判工作为中心 少年法庭的发展,起源于少年刑事审判。少年刑事审判的发展推动了少年警务、少年检察、少年审判制度直至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这为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体系和少年法院组织架构夯实了基础。 在少年审判改革中,有的业内人士提出可以将年满18周岁不满22周岁的青年人犯罪案件纳入少年审判庭受案范围,虽说国际立法已有先例,国内探索也有实例,心理学研究还有范例,但要推广实施还是要结合少年审判职责定位等改革总体规划进行并多方加以论证。 从数量上看案件明显增加。以某市法院为例,年1月至年6月,某市法院受理年满18周岁不满22周岁一审刑事案件3件,平均每年件,每家法院每年件。如果指定7家法院审理,每家法院件,上升%。再加目前受理不满18周岁一审刑事案件件,每家法院平均每年件,与件相比,上升%; 与年高峰时的件相比,上升72%,有的因地区差异将会处于超负荷状态。 从内容上看案由错综复杂。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性质不同,情况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故年满18周岁不满22周岁的青年人犯罪案件涉及的案由十分宽泛,罪名较为复杂。以某市法院为例,在年1月至年6月受理年满18周岁不满22周岁的刑事案件中,涉及案由个。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常见案由21个,占15%;另有85%案由,已经不具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与其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相对偏低也关系不大。少年庭法官在短期内要掌握这些案件审理技能,熟悉刑法条文准确定性和判决,并结合案件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需要通过加强学习和系统培训才能逐步适应。 从制度上看面临较多难题。将年满18周岁不满22周岁的青年人犯罪案件纳入少年审判庭受案范围,我们可以将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有关“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一系列举措继续拓展延伸,帮助这些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尚未成熟的被告人改过自新。但刑法对未成年人适用的特殊条款、特殊处理方式如果无法沿用至22周岁以下人员,帮教工作成效可能一时难以体现。如果能够沿用,社会是否接受?为此,扩大刑事案件受案范围,必须与建立独立少年司法体系结合起来,同步思考,分头推进。 以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司法保护为重心 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试行少年审判改革,提出试行刑事、民事、行政综合审判模式。年7月,江苏省南京市两级法院对少年刑事案件与家事案件合并审理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年5月,《中国少年司法》 和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杂志社与山西省大同市中级法院共同举办“少年司法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经验交流会”,提出探索构建涉未成年人刑事、家事审判合一的工作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少年审判改革。但是,年开展家事审判改革时,没有充分协调和处理好与少年审判改革关系,使得家事审判改革与少年审判改革中涉及的审判职能发生交叉和重叠。目前试行的家事和少年合并试点即家事少年审判模式,或者分头试点即少年刑事审判和家事审判单列模式,都对少年审判改革产生一定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审判部门不同,审判理念也不一样。将涉少离婚案件纳入少年审判庭审理范围,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从保护原因看,未成年人犯罪除自身主观原因外,多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关,具有“综合症”。二是从保护范围看,开展涉少刑事审判,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比较单一,缺少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 为此,在少年审判改革中,要将少年家事审判改革精神列为重要内容。具体到审判职能,就是将涉少离婚案件、离婚后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的一般侵权责任纠纷包括教育机构责任纠纷(俗称校园伤害纠纷)纳入改革受案范围,而不是受理全部家事案件和其他所有涉少民商事案件。类似于消费领域的借贷案件和生产领域的借贷案件是由两个不同的民事审判部门审理一样,凡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的离婚案件和不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的离婚案件分别由少年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两个部门审理也无妨。少年审判将 以法庭审理与普法教育紧密结合为轴心 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发布 《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法庭审理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将法庭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与普法教育乃至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要认真学习、准确理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精神,在涉少刑事和家事案件中,以审判为中心,研究、探索如何全面落实上述规定中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尝试简易程序陪审制,并制定相应审理规则,搭起司法与民众沟通的桥梁,让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言行,宣传法律,敬畏法律,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要求在少年审判中率先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高级法官)家事法苑 专注于婚姻家事继承诉讼实务研究,分享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及理论研究资讯动态,致力于推动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共建特定专业领域内法律职业共同体阳光下业务研讨、正当、正常交流的和谐平台。 家事无小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和万事兴,共同 本平台分享信息均注明作者、出处及原始链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跳转至源网页! 《“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于年2月15日创办,尝试搭建与律师同行、学者、法官、公证员、房管、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进行业务研讨、正当交往、信息共享的桥梁与平台,共同促进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获取方式:1)简报电子版下载: “家事法苑”家事法主题QQ群(群号:)---即时分享交流中国婚姻家庭法制信息动态,须以“城市+单位+姓名”实名申请、交流,只接纳法律职业共同体专业人士。 “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 “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 1、建群宗旨
家事无小事,真诚欢迎对婚姻家事继承法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律师、法官、检察官、学者、公证员、房管、民政、学生、媒体、妇联等政府公务人员、法务工作者及其他法律从业者加入,即时分享最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制信息动态,家事审判动态、典型家事案例、立法动态、理论研究动态,共建阳光下专业领域内法律职业共同体业务探讨、正当、正常交流的和谐平台。
本群主题为婚姻家事继承法及家事诉讼程序,交流范围仅限与主题相关的实体及联系密切的诉讼程序理论与实务问题,定位为特定专业法律领域主题群,学习型群、兴趣群。
本群无意走向综合群,其他如刑事、商事、劳动、交通事故等其他领域话题可另行解决。
2、入群方式
为保障本群安全、质量及可持续发展,防止群友滥加群,本群对外不作任何宣传,群规则只刊发于“家事法苑” 为保证群的质量,本群一律由群管理员专人统一审查、邀请新人入群,未经群主同意,严禁擅自拉人进群,擅入者立即清退;
请入群者先添加群管理员邓雯芬助理()个人好友,请注明:城市+单位全称+姓名,申请加入家事法实务 3、实名交流
本群实行实名(真实身份)交流制!
群友入群后应马上修改群昵称,不接受实名规则免入,经一次提醒不配合的劝退。
律师署名方式:省份+城市+姓名+律师,如:山东淄博徐文丽律师,群昵称中不得显示电话、律所具体部门职务、业务方向及其它带有商业营销色彩文字。点击群界面右上角两小人头标志,向上划动屏幕,出现“我在本群的昵称”点击即可修改。
公证员署名方式:城市+姓名+公证员,如:上海公证员李**;
学者、学生署名方式:学校简称+姓名,如“南师大赵莉”,广西师大李**。
法官(检察官)署名方式:省份(城市)法院+姓名的方式,如果确有难处不愿意实名,可采取省份(城市)+法院+真实姓氏+法官(身份)的方式,如北京法院李法官、如宜昌法院王礼仁,检察官署名方式相同。
民政部门、妇联、媒体等其他界别群友参考前列署名方式,省份+城市+职业+姓名,如:北京妇联***。
4、尊重群友
尊重群友,未经事先允许、不得随意添加其他群友为个人好友,
严禁擅拉群友、加入自己设立的其他群,一经接到举报,立即清除出群;
5、基本设置: 如群消息过多,影响本人工作、学习及休息,可在手机右上角,点开群设置界面开启“消息免打扰”,定期浏览群信息、参与互动即可;
如群中有太多不熟悉的面孔:可在群系统设置界面打开“显示群成员昵称”;
6、友善发言
本群群友来自于法律职业共同体较广泛领域,大家非常难得聚拢在同一平台上!特别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互相尊重,发言交流,要注意顾及他人感受,不要有任何人身攻击、贬低他人人格或由个案引申对其他群体的上纲上线的言行。
本专业群,除大年三十至初二三天及八月十五中秋节外,不允许在群内发红包;严禁闲聊;严禁转发招聘、推销、心灵鸡汤、投票、优惠券、政治性等帖子。
7、鼓励、提倡交流
本群鼓励、提倡群友开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的互动交流。
本群定位为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及实务交流群,非低级的当事人咨询群,严禁群友不加任何思考、只用三言两语提过于简单的问题;
群友不宜就过于具体的个案展开交流,应先概括基本事实,从中提取有理论及实务研讨价值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集中深入交流。
群友探讨交流问题的方式建议为,自己发现问题,先主动查找资料,一次性把基本案情叙述清楚(不要再让群友追问事实)并注明自己的看法,能附上相应的法律法规法条及司法解释等依据最佳,抛砖引玉,希望再听取群友的意见和建议!如此这样,真正达到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本群建群目的!
群友互动反馈也同样宜先思考,较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采用漫无边际地三言两语聊天式交流,以免影响群友。
群友可在群内畅所欲言,仅限个人观点交流,严禁群友未经发言群友同意、不管基于什么目的截屏在群外分享。
8、鼓励、提倡分享
本群鼓励群友分享与本群主题相关的各种审判动态、典型判例及最新法律法规及地方法院审判意见,鼓励分享自己原创的相关实务研讨文章,包括上传在自己个人网站、博客、 本群谢绝律师普法、营销、单纯表现诉讼技巧类文章;
群内严禁功利性的推销个人网站链接、博客链接、 9、尊重智力劳动成果
尊重智力劳动成果,群内资讯信息仅供群友学术实务研讨交流用,资讯搜索、编辑、整理需日复一日,耗费相当时间与精力,正常情况下,我团队每天收集、分享、推送的资讯信息,月底汇编起来就是每月的“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下载: 希望群友不要经常性地或整体利用本群资讯信息取材上传网络(个人网站、博客、公号)、经常性转帖到其他 10、违规及处理
群友应自觉遵守本群规则并接受群主及管理员的善意提醒及劝告;
对于违反群规的行为,群主或管理员有权、有义务即时制止。
群友违反群规则经提醒一次不改,劝退,务必不要在群内与管理员争执、造成刷屏,影响其他群友,但允许私信方式向群主及管理员团队提出申诉,集体商量给出最后处理结果。
11、关于入群开通 承蒙大家支持、参与,我群学术实务专业交流氛围越来越好。不少群友也积极推荐相关朋友入群,但请群友推荐介绍新人入群前务必提前说清楚:
腾讯公司目前对 因 绑定银行卡、开通 良好的群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呵护!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建专业领域内阳光下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妇联、媒体及其他所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正常、正当交流的和谐平台!
“家事法苑” 年10月31日
“家事法苑”(famalw)
专注家事诉讼实务研究,分享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及理论研究动态,家事无小事,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lm/1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