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孩子
沟通的“潜台词”
“潜台词”是什么呢?
“好孩子都是自己吃饭的”
—你现在不自己吃饭所以不是好孩子。
“你已经欠老师三次作业了”
—作业是欠老师的,那做作业是为了老师不是为了自己。
我们这里所说的“潜台词”指的是:在无反抗的情况下,说话者通过一些含蓄委婉的词语、话语、语气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诱导其思想和行为符合说话者的期望。一般来说,这种话术的使用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最为常见,而且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接受"潜台词"的暗示。
有一个关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一个故事。叶先生患有慢性失眠,在睡前必须服用三片安眠药,才能安心入睡,但是谁又能想到,他夫人提供的安眠药,其实只是三片维生素片,但是他依然安心的睡着了。
与此同时,每当叶先生看到报纸上的改善睡眠广告时,总是焦虑的睡不着,因为文中不断提起失眠的各种危害,从心血管疾病到内分泌失调,甚至还会引起精神分裂,这让他十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导致觉越来越睡不好了。
由此可见,人们对待一件事的想法和做法,时常会受到自身心理作用的影响。因此,当我们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言语中的"潜台词"将会对孩子有心理暗示的影响,从而改变孩子对于某件事情的想法和做法。
CH.01
注意不良“潜台词”的消极暗示
我们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会发现,有时自己明明是想关心孩子,但孩子却不理解,甚至是与我们反着干。这时我们需要考虑,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不良的"潜台词"是否对产生了孩子消极的暗示。这些消极的暗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感到父母不信任自己,便不服气、生气
奶奶对孙子说:“宝贝,走慢点,不要又像上次那样摔倒。”那么这个时候,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样子的呢?奶奶不信任我能够走好,才需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于是孙子为了证明自己,就立刻走很快,结果孙子摔倒了。这时奶奶会觉得孩子就是不听话,所以吃亏了,却不知道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自己的话中的"潜台词"所导致的。
再比如我们教导孩子“你要懂得尊重人”;“你不能挑食"的时候,孩子会生气地说“我哪里不尊重人了!”;“我没有挑食!”
2孩子误以为父母给的奖励是被允许做的事情
我们很多妈妈都会对孩子说:"宝贝,你要是表现好,我就奖励你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这样的话术,孩子很容易理解为:在妈妈在言语中,看电视这个行为是一个奖品。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并需要付出努力获得的东西都是好的、珍贵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容易让孩子觉得电视更具"魅力"。
3孩子将正确的事误以为惩罚
曾经有个家长提问:说自家的孩子不肯分享玩具,要怎么办?后来了解到这位家长之前因为孩子把玩具弄坏了,就生气地对他说"你不爱惜玩具,就送给别的小朋友玩吧"。于是,这让孩子听到了两句潜台词:第一,自己是个不爱惜玩具的人,妈妈对我不满意;第二,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是对我的惩罚。
可见,不良的"潜台词"让孩子不能正确接收我们的信息,反而给了孩子消极的暗示,导致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事倍功半",甚至没有一点效果。
CH.02
善用“潜台词”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有些家长就产生了疑问:现在和孩子说个话都这么难,那我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潜台词”有利有弊,就像叶圣陶受广告暗示有消极作用,在妻子维生素片“失眠药”暗示下有积极作用。所以说善用“潜台词”,就可以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这种积极的暗示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改变孩子对事情的认识以及态度
一个孩子不太愿意上幼儿园,总是问:“妈妈,我明天还要上幼儿园吗?”一开始,妈妈为了避免不良的"潜台词",就客观地说"星期一到星期五要去,星期六天不用去。"
后来孩子还是常常问她明天要不要上幼儿园,她就思考利用"潜台词"然后说:"星期一到星期五要去,妈妈也要上班,但是星期六天就不能去了,只有等到下星期一才能去。"
孩子这么一听,明白了幼儿园不是随时都能去的,便立刻催妈妈送她去幼儿园,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孩子都是如此着急去幼儿园。这样妈妈就利用了"潜台词"改变了孩子对幼儿园的认识以及态度。
2鼓励孩子面对困难
当我们的孩子勇敢的直面困难后,要及时给孩子鼓励,比如:孩子要去打针,即使他有些害怕,但依然选择勇敢的面对的时候。
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家的宝贝最勇敢的了,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把手给护士姐姐,这么勇敢,连护士姐姐也为你点赞了。”这样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信任,护士的表扬,孩子们便表现得更勇敢了。
3帮助孩子处理好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学习和玩耍之间的关系
很多家长经常这样说"先写作业,然后才能玩。"当学习成为刑具,成为阻碍享乐的任务,自然就无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让他越来越讨厌学习。
但把"先写作业,然后才能玩游戏"改成"如果今天写作业时间太长,挤占了玩游戏的时间,罚明天不能写作业",或者"玩游戏的时间到了,去玩吧,不可以写作业了,没写完也不要再写了"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把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不会消解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好感,也不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过分迷恋游戏的情况,还会让孩子觉得作业和游戏具有了相同的价值和乐趣。
CH.03
把握三个关键,善用“潜台词”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善用"潜台词"呢?这就需要把握三个关键。
1、信任和尊重是善用"潜台词"的底线
我们的“潜台词”中包含着我们对事物的一定看法,当我们没有足够相信孩子,就会不断的想着要提醒孩子:"你要懂得尊重人";"做作业要认真";"你要慢点走要不然又像昨天那样"等等;当我们没有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的时候,我们就会一昧的希望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叫你不听我的,现在好了吧";"你听话我就奖励你"等等。
所以,要想把“潜台词”说好,家长需要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只有当家长以信任和尊重孩子为前提,才能说出含有积极暗示的“潜台词”。
2、多点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到孩子的优点,就会减少否定或不好的“潜台词”
最好能坚持每晚临睡前给孩子一句实质性赞美的话,即使白天说了不好的潜台词,这一做法也有"亡羊补牢"之功效。
3、定时间与孩子来一次深刻的交流,以此来反思自己的话语中的"潜台词"对孩子是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比如:在星期天的晚上开一次家庭交流会议,或者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敞开心扉。这时候要注意孩子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水平,我们要耐心倾听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平时也可以多观察孩子在我们说完话之后的反应,从而知道自己是否善用了"潜台词"。
-------------------------------
我们的果冻老师,
也强调过反话正说的技巧哦~
↓来看看专业心理咨询师是怎么说的吧!↓
说话是一门艺术,即使在成年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也明白“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要三思而行。”那么面对孩子,我们更加要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家长们不要总是以为自己心直口快是个优点,没有哪个优点会去加重破坏你与孩子的关系。如果你真的想为孩子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那么收起你那随意的话语,多点思考,提升自己的观念,注意善用"潜台词"。不良的"潜台词"带来的伤害犹如给孩子注入毒素,这有可能会蔓延至整个身心,轻者则影响一段短暂的时间,重者则可能影响一辈子。-END-
图文总结自网络
往期精彩文章:
孩子有心理问题,我该怎么帮助他?
快乐修身,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没烦恼
▲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