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整顿,改革倒退回眸

发布时间:2021-8-17 10:56:15   点击数: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年至年,关于这几年的表述,不论是党史,还是学术领域,抑或是公开报道层面,公认这段时间是改开的停滞、徘徊、倒退期。

1

年1月1日,一向严谨而慎言的《人民日报》在《元旦献词》里非同寻常地写道:“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

其实早在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就已经作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会议指出:年和年要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即治理整顿)上来。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商品价格是由政府统一定价。年后,国家启用价格双轨制,即从计划和市场两种价格体系并存,渐次过渡到市场价格为主。价格双轨制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同时,刺激了生产、搞活了流通、逐步理顺价格。

从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开始出现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加剧的情况,物价难以稳定。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价格双轨制的弊端逐渐显现:一种价格高,一种价格低。有门路的人低买高卖牟取暴利,导致了投机和腐败。当时中央的一些高层领导显然意识到,当前物价的不正常波动是计划体制和价格双轨制所造成的,要摆脱体制怪兽的缠绕,就要用非常的霹雳手段,让物价迅速地进入到市场调节的轨道之中。

年,中央决定放开管制,取消物价双轨制,进行“价格闯关”。但价格放开后,肉禽蛋和烟酒都开始大幅度涨价;到8月份,物价指数已蹿升到38.8%,远高于居民收入涨幅。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

年9月,北京西单商场,人们望着电冰箱旁“凭票”的通知,感到很无奈。

情急之下,稳定物价变成头等大事,就有了9月下旬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

年秋季爆发的这场物价暴涨和全面抢购,被认为是年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国家物价局的《中国物价年鉴》记载:“年是我国自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通货膨胀明显加剧的一年。”

的“物价闯关”失败,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最让人沮丧的一个事件,它的搁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路径。而对市场经济的研讨不但全面停滞,甚至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理论思潮。

2

自年以来规模和力度最大的、针对私营企业的整顿运动首先是从对私营企业的偷漏税打击开始的。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从年5月开始重点普查私营企业的税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个体户偷漏税情况非常严重,占到企业总数的80%”,到6月20日,全省就补缴税金万元,私营经济活跃的武进等县市通过“民主评议”,私营企业的补缴税收比上年增长一倍多。

从8月开始,国家税务局下发《整顿城乡个体工商户税收秩序的通告》,提出“加强个体税收刻不容缓,个体工商税收要有突破性进展”,要求工商户在20天内自查并如实报告,各工商和税收部门则全面出击清查,重点是“个体工商户中的大户、名为集体实为个体的承包户和个体经营中的重点行业”。一个全国性的偷漏税打击行动开始了。

年的一份党报

整治的第二步是开始清理整顿国营体系外的新兴企业。它们被认为是与国营企业争夺原材料、造成通货膨胀、市场失控的罪魁祸首。新兴的家电业成为整治的重点,其中,增长最快的冰箱业则是重中之重。

当时,随着家庭消费的复苏,冰箱成为最受欢迎和紧俏的商品,而国内全部的冰箱企业都是装配型工厂,也就是直接从国外进口压缩机,然后进行组装销售,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因而造成冰箱厂林立的局面。早在年,国家为了保护国营企业,便由国家计委、经委和轻工部联合签发“红头文件”,在国内20个省市选中了42个厂家作为“定点”冰箱生产企业,其选择的依据是“兼顾各条条块块间的平衡”,其中绝大多数当然是国营企业。

在过去的三年多里,尽管各部门对非定点企业大加压制清理,按规定它们不得进口一台压缩机、得不到一吨钢材,甚至不能得到检测报告、不得在媒体上做广告,但是,这些企业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国产或进口的原材料。

非定点的冰箱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建越多,其中最密集的“重灾区”,是民营企业发展最快的浙江省杭州市,居然有66家大大小小的冰箱工厂,其中一些非定点企业已经达到年产10万台的规模,比很多定点企业都要庞大而先进。

这种状况无疑是让政府又尴尬又棘手,于是在各路部门的协作配合下,更大力度的整顿开始了。其主要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宣布它们为“劣质产品”,然后强行停产关厂;另一种是以违反中央文件为由,要求其停止生产,市政府甚至发文,严令各工商局在某月某日后,不得再给非定点的冰箱工厂发放执照。靠着这样的多管齐下,杭州的冰箱工厂一下子锐减了44家,但是还是有20多家顽强地活了下来,当北京的报纸记者前去采访之时,那些胆战心惊的幸存者大倒苦水:“我们都是经过合法登记注册的,凭什么用一纸文件就剥夺了我们生产和做广告的权利?”“仅仅凭几封投诉信就宣布我们为劣质产品,用这样的舆论手段来打击我们,太不公平。”

年,安徽省则是全省上下采取多种措施,把清理整顿公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安徽省明文规定,清理整顿期间,除生产型、科技开发型的公司外,继续暂停审批成立新的公司。到年底,全省撤并、拟撤并的公司共有户,占原有公司总数的32.4%。

安徽华皖实业(集团)公司、江淮康华发展公司和省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成了最早被撤销的公司。7月28日,安徽省政府作出决定,撤销这3家公司。3家公司的平均寿命不足一年半。由省政府下文撤销公司,这在企业史上并不多见。

“(这3家公司)违背开办宗旨,程度不同地存在违法经营等问题,有的无明显经济效益,有的经营管理混乱,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安徽省政府的决定中这样写道。

3

在严厉的税收和行业整顿之外,另一个措施就是对流通环节开始清理。当时,全国已经出现了数千个专业市场,它们成为城乡消费品的集散地,也成为乡镇企业倾销和采购的枢纽,于是对此整顿便成“蛇打三寸”之举。8月,上海市连续四日突击检查北京东路的“五金一条街”,理由是“近年来,外省市不少个体户假借当地国营、集体企业的名义到这里经销生产资料”,四天没收非法所得万元,还处罚了五家“庇护个体户搞非法经营的国营、集体企业”。这种对专业市场的整治很快蔓延全国,在后来的一年多里持续进行。

这一年,《芜湖报》头版报道:前几年靠“傻子瓜子”闻名的个体户年广久,因涉嫌贪污和挪用公款被逮捕。傻子”年广久终没能逃脱第二次牢狱之灾,这个大字不识、账本都看不明白的文盲,因贪污、挪用公款罪被捕入狱,“傻子瓜子”公司关门歇业。

他的案子拖了两年,最终认定他虽然账目不清,却并不构成贪污和挪用,不过,法院最终还是以流氓罪判处他有期徒刑两年。有意思的是,到了年,邓小平在南巡的一次谈话中,突然又说起了这个“傻子”,一个多月后,年广久就被无罪释放回家,这是后话。

来自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使很多私营老板产生极大的恐慌心,当时距离“文革”还不太远,人们仍然对十多年前的极左年代记忆深刻。10月16日的《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承认,“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的个体工商户申请停业或自行歇业,成了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为了避免遭到更大的冲击,一些人主动地把工厂交给了“集体”。王廷江是山东临沂市沈泉庄的一个私人白瓷厂厂长,9月,他突然宣布把千辛万苦积攒下来的家业——价值万元的白瓷厂和万元的资金无偿捐献给村集体,同时,他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在捐献财产的两个月后,他当上了村委会主任,接着又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跟王廷江很相似的还有江苏宜兴一位27岁的电缆厂厂长蒋锡培,他也把自己投资万元的工厂所有权送给了集体,由此获得了“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红帽子”。

在这一年,把工厂捐掉的还有后来靠造汽车出名的李书福,他当时在台州建了一家名叫“北极花”的冰箱厂,它当然是一个没有出生证的非定点厂,就在杭州对非定点冰箱厂一片喊打声中,他慌忙把工厂捐给当地乡政府,然后带上一笔钱去深圳一所大学读书去了。

从年7月开始,上海对年下半年以后新办的公司进行清理整顿。清理整顿的重点是综合性公司(跨行业经营)、非金融性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公司、流通领域的公司和党政机关干部兼职的公司。

年底,上海全市通过清理整顿公司,查处经济违法案件件,收缴、罚没非法所得和补交税款.8万元人民币。年3月,上海市第二次清理整顿公司基本结束,共清理各类公司家,决定注销家,合并86家,取消公司资格家,合计家,占清理公司总数的22.35%;撤并中体现以撤为主,占家公司的71.01%,其中被撤并的流通领域公司有家,占家公司的60.5%。

在清理整顿公司的同时,对上海市工业消费品和医药批发、经营重要生产资料、科技开发和咨询、房地产开发、金融、外贸6大行业的家企业,也进行行业经营资格审查,审查后取消经营资格的有家,占38.9%。

这一年还发生了政府官员因清理整顿公司不力而遭罢免事件,那时杨汇泉担任湖南省政府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组长。那年的人大会议开幕后,代表们对湖南省的廉政建设和清理公司等问题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