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零售为什么越来越难做

发布时间:2021-9-24 17:44:57   点击数: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621/6344211.html

线下零售生意越来越难做主是因为被电商抢了生意吗?现在想要做好线下零售该怎么办?线下零售品牌发展还要注意什么?初创者的困局如何破?

一、线下零售生意越来越难做主是因为被电商抢了生意吗?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必然导致商业形态改变,经营模式没有跟上社会变化节奏当然越来越难!

我们首先科普一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么发生变化的。在没有电报之前,也就是报纸媒体没产生之前,商品的宣传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所以品牌的发展很难且区域性强。在这之后,电报广泛使用后人们逐渐有了阅读报纸的习惯,这个时候各大品牌通过报纸打广告起到了快速曝光的效果。

后来无线电起来了,电视就成为人们主要接收信息的渠道,那么品牌就围绕电视广告进行宣传,我们说的肥皂剧,其实就是电视连续剧中经常夹杂肥皂产品广告而来的。

再后来就是pc(电脑)时代和移动通信起来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已经进入了信息过载的时代,主动辨识和搜索信息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所以品牌的硬性广告也升级变成更有趣、更快抓住眼球,也就是现在大家说的内容型广告(目前在抖音的广告普遍是这样)。而在pc时代开始就不断成长的淘宝等电商平台?物流平台让线上接收信息到下单购物这个闭环做得越来越好。

不难看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哪,商家广告就出现在哪里,因为那里有流量,有了流量才有后面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的一定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就得像追女孩子一样,一开始需要你在她经常出现的地方偶遇她,让她认识你,然后才有后面的机会。

商业形态一定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

现在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线下商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是报纸和电视时代,那个时代报纸和电视作为人们接受信息的载体,线下店作为人们购物的载体,大家分工井然有序。伴随经济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商业地产迎来了最好的时光,线下巨大的流量让租金水涨船高,较好的商业回报率也让商业中心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商业体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同时也反过来也要求租金要不断上涨。

此时由于信息行业的发展(移动通信),其实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由信息不足到信息过载,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搜索信息再到被分类推送。这个时候线上电商由于成本结构更好所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在线上交易,而线下店在租金上涨、装修上涨、人工上涨的巨大惯性之下越来越被动,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开店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完全依靠线下获取流量的时代。

二、现在想要做好线下零售该怎么办?

移动通信宣告着我们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了,线下店的成本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往一个方的线下零售店的成本结构比例主要是租金水电25%?店员10%?装修折旧(3年)10%?营销费用5%,产品毛利为70%,纯利润有20%,由于商品竞争一定是不断加剧的,所以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毛利空间进一步下降,装修标准和租金标准又要不断提升,但流量确实是被分流的情况下,利润进一步减少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强势的快时尚店和品牌店一方面通过商务谈判改变租金方式,控制在抽成8%以内,把多出来的费用调整到店面设计装修和营销费用上,并且利用规模优势优化供应链,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保持毛利空间。

在我看来,由于流量碎片化严重,营销费用一定是呈上升趋势的,如果没有这种预算,简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终端营销能力也无从培养,最终又回到了只能依托商场又无法支撑租金的艰难局面。而产品创新或模式创新这个和研发成本有关,这里暂不做讨论,我了解到的是大部分品牌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大家都是跟着市场上的大哥走而已。

三、线下零售品牌还要发展还要注意什么?

品牌的终端布局思路需要重新调整,哪些地方还是物有所值?

这里我们更多的讨论的不是强势的大品牌随着购物中心数量的增加和线下流量的减少,商场已经进入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了,这个时候选对店和选错店基本就会成为这个品牌发展的分水岭,所以这种时候更是需要冷静。有几个建议:

1、如果终端模式还在调整中的(主动引流能力还不稳定)遇到有特色的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在价格合理(这个真的根据品类和企业阶段不同,合理的标准各不相同)的情况可以尝试。

2、遇到地段一般但购物中心有特色是最佳的,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和成本挂钩的。

3、如果企业终端引流和转化模式都比较稳健了,要选择城市的标杆购物中心进入,这是发展绕不开的。

有人会问,那发展中区域的购物中心该不该进?如果你的产品不是太刚需就不建议了,因为发展中区域首先能活下来的品类都是刚需的,在微利中等待市场逐渐成熟,在优惠的租赁条件中与特定的客群结构中找到平衡。

同理,社区商业也是,吃吃喝喝才是社区商业的真相,除了部分价格实惠接地气的零售也是有机会的。插个题外话,不要以为作为生活配套进社区商业一定没问题。大年初三我开着车到处找药店买药,结果都没开门,突然灵机一动点开某团买药,结果都不用出门就买到了,我想说明什么?用虚拟的购物场景取代原先的物理场景,从而让商品能够以更低的能量消耗来流通,这就是这些平台的价值所在,那以后开药店还能每个社区都开一间吗?那其他的品类呢?

四、初创者的困局如何破?

最近和许多的年轻的创业者有一定交流,发现了几个非常相似的点。1、做某个行业通常是因为兴趣所在,觉得市场潜力大。2、认为可以边做边学,资源也是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的。3、创始人多半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但团队整体能力稍弱。4、不具备产品研发能力,希望通过整合资源度过第一阶段。其实说白了,就是条件不充分,但还想要试一下。

我倒是觉得创业这件事是挺好的,比很多人都要有勇气,人生本来就是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但是这里还是要把我经历过的和别人总结的一些经验做个分享:

1、创业是周期特别长的,不要被那些冒出的黑马迷惑到了,那些都是幸存者效应,一旦要做一个事情就要有起码五年以上的觉悟,多快能成功真的和你掌握的资源及运气息息相关。

2、如果有一定的资源(钱、社会关系、科研能力)来创业,开局会好很多。

3、做的事情要和信息行业有关联,做足够新的事情竞争对手会少一点。

4、大部分团队一开始就是个营销团队,因为要开发一个产品真的太费钱了,认清楚自己的定位,凭借更加努力的态度和一定的能力,做好包装,引流和转化工作第一步就赢了。

5、寻求帮助,年轻创业者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创业者本身一般都比较优秀,应想办法争取到和有资源人士的合作。

总的来说,大家的思想一定不能停留在我们父辈那个年代的传说,当年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机会还是很多的,而且城市发展红利人口红利双向叠加,以前俗话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难免会让觉得概率其实是大的,因为身边有案例。如果对应回现在的环境,我认为目前市场对于创业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先盘点好手上的资源,看看从哪个行业哪个段位哪个地方开始做起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简单举个例子,北上广深开个同样的奶茶店的成本都相差挺大的。

总结

其实不止是线下零售越来越难做,只要是思维还停留在工业社会的一定很难做,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信息社会,但是很多人的观念却仍然停留在以前,相信的也是以前的故事。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引起商业形态的改变,唯有真正转变思维,重新构建成本结构,培养新的技能,才能与时间做朋友。

也将是剧烈变化的一年,机会一定有,一起多做尝试,挑战困难克服困难能够让我们的生命更有质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