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李克强第二次给马银生的回信。
年第5期《农村青年》杂志上刊登的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给马银生的复信和马银生的来信。
年第7期《农村青年》杂志上刊登的马银生的文章《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文中他写了读到李克强复信之后8年来自己的变化。
图文本报记者崔璐
年第五期的《农村青年》杂志上,刊登了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写给汶上县农村青年马银生的复信。信中,李克强鼓励马银生要走出落榜的迷茫,努力地生活。8年后的年,马银生再次给李克强写信,讲述了自己几年来的生活和变化,也再一次收到了李克强的复信。
今年7月17日,在汶上县南站镇董王庄村,《文化周末》记者见到了49岁的马银生。在家里,马银生向记者展示了那两封复信,这也勾起了他对当年情景的回忆。
第一次收到李克强复信
“最早我是给《农村青年》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一直没有刊登出来,大约多半年后刊发了出来。当时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就是一种农村青年的迷茫心理,我写的题目是借的《西游记》里的那首歌名,叫《敢问路在何方》,就是农村青年如果考不上大学,落榜之后回家,就等于没有出路了,以这个心理写了这封信。”马银生说。
马银生写这封信是在年,他考中专失利,落榜之后,感觉在农村里没了出路,情绪很低落。他在信中写道:我是一个农村青年,今年21岁,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和哥哥因病同时离开了人世,我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艰难的日子。实行责任制后,村里许多农户都富起来了,可我家仍一贫如洗。
年夏天,我们这里遭到一场雹灾,因家庭实在困难,我没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刚回家那阵子我曾想:难道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吗?在农村也一定能干出大事业。我决心先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可由于生产资料紧张,到头来庄稼也种不好。我又打算在村里办个工厂或小卖部,但银行不给我贷款,怕我到期还不上。眼下,我的许多同伴都已成了家,而我却仍是独身一人。有人为我介绍了对象,最后因女方嫌我家太穷而告吹。
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却酷爱写作,曾在省级报刊上发表过10多篇稿件。我本来对此抱着极大信心,可村里的人却说,写得再好有啥用,还不是照样种地当农民?听到这些话,我迷茫了。一个人只要生在农村,纵有天大的志向也是枉然,在农村想干点事业太难了!我极力想摆脱自己的处境,却又无能无力。难道这就是命运?编辑老师,读者诸君,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与我相似的经历吗?我真诚地希望谁能来帮帮我,说上几句知心话,为我指明一条生活出路,哪怕是片语只言也好呵。
《农村青年》杂志社收到马银生写来的这封信后,并没有马上刊发。马银生寄过去的信有三四页稿纸,他们将信编辑后转到了团中央。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看到信后便写了一封回信,这封回信和马银生的来信,一起刊登在了年第五期的《农村青年》上。
李克强在复信中写道:
马银生同志:
几天前,《农村青年》编辑部把你的来信转给了我,并嘱我履行一次“编辑”的职责。《农村青年》拥有众多的读者,你的来信想必是从众多的来信中挑出来的,这就不能不使我感到其中的分量。
也许无论是谁,初读你的来信,难免会引起对你家庭不幸的同情,但细读下去,真正触动我的,还是你对人生道路始终没有泯灭的追求之心。
你早年丧父,少年失学,这类的遭遇很容易使一些人难以鼓起向上的勇气,而你却依旧寻思着要做一番“大事业”。坦率地说,你在生活中不是幸运儿,在事业上也并非成功者。你想做种田能手,或做农民企业家,或者成为文学青年,这些都没有实现,可以说距成功的目标很遥远。但我还是从“我的出路在哪里”的呼唤后面,看到了一个在奋力寻找人生支点的青年形象。
这里,我记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段文字:“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朋友,再坚持一下,不要从竞技场上退下来,对追求的信念是首先应当珍爱的。编辑同志之所以把你的信挑出来,并希望有人作答,大概也有这样的用心。
当然,炽热的追求,需要以实际奋斗作为依托。我以为,你在心中所谈的一些想法,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你虽然身居贫穷的乡村,依然认为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可以有所作为,这本身也是立足现实的想法,既然要在这样的现实中奋斗,就难免会有艰难,然而大凡真正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历经磨难而后获得的呢?虽说这是句常理,却需时时领悟。
作为千里之外的人,很难为你具体勾画奋斗的方式,其实你已经有过很具体的设想,不妨再求教于身旁的致富能手,某些看似平常的信息或技能,往往可酿成令人惊异的成功。此外,你偏爱写作,也不要放弃,新一代的农村青年也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希望能在《农村青年》上看到你自己写来的成功的消息。
李克强
“我觉得当时李克强书记回我的信,不是因为我一个人,而是针对全国农村青年都存在我写的这种情况。在农村生活困难,只要考不上大学就任何出路都没有了,面对这种现实很迷茫。李克强书记的回信就是想对全国农村青年说,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在其他领域依然可以发光发热。”马银生说。
清苦中的坚守:读报纸,写东西
马银生成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我父亲在我九岁的时候就因为胃病去世了,那时候家里穷,大哥就跟着姨夫下东北了,去干活挣钱了。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我二哥肝炎,那时候困难,没看好,也去世了,那年他才16岁,正上初中。”马银生说。 父亲和二哥相继去世,大哥去了东北打工,家里就剩下了马银生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直到大哥从东北回来后,生活上才开始变得好一些。在村里上完三年级后,马银生去了邻近的义桥公社崔村,在那里的联中上完了小学。当时在各个乡镇都有重点中学,在义桥公社的是十一中。经过统一的考试,马银生考上了这所中学。“我们整个学校就考上两个,我是其中一个。”马银生说道。
年,马银生去考中专,但很遗憾,差了两三分没有考上。那一年家里遭遇了一场冰雹灾害,生活变得很困难。班主任老师问他还要不要再复习一年,他没有去。“那年,我们考试是在汶上一中考的,那期间下了场很大的冰雹,正好是割麦子的时候。考完回到家一看,地里麦子全部都受了灾,我们村有一个老头,当时拿着笤帚去地里去扫麦粒,都打下来了。从那年,家里生活困难,班主任问我还要不要再复习一年的时候,我就没再去复习。就从那时候,我就在家边种地,边写东西。那个时期,心里就是很郁闷,感觉就是没希望了,这辈子是完了。那个时候除了上学就是当兵,要不就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一辈子地。平常心情烦躁的时候,就经常写写东西。白天干完活,晚上没事的时候,就坐灯下面写东西。那时候别看生活那么艰难,我还订了《农村大众》《时代生活报》《济宁日报》。我记得当时订一份报纸是十几块钱一年。第一篇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是在《时代生活报》上,就是《齐鲁晚报》的前身。我写了当时农村里换亲的事,《时代生活报》登过一篇《三换亲酿成的悲剧》。正好我们这有一个三换亲的,我拿着报纸给他们看,他们就没再换,当然也可能是有其他的原因。后面陆陆续续投的稿子就多了。”马银生回忆道。
《农村青年》成就的鲁湘姻缘
刊登在《农村青年》上的信和李克强在复信中的鼓励,给马银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还成就了他和妻子的姻缘。“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光我收到的来信就得有三千多封。我对象就是看了这个文章之后来的,她是湖南的。”马银生说。《农村青年》杂志社把样刊寄到马银生家里的时候,他并不在家,当时他正在东北打工。后来家里来了很多信,大队里、小学里都是读者寄给马银生的信。往村里送报纸的邮递员后来都烦了,都是他的信。后来,家里人把这本杂志给邮寄到了东北马银生的手里。
“我收到家里寄来的杂志,看了也很受感触,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我没想到《农村青年》杂志会发表我写的信,更没想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还会亲自给我复信。读着李克强书记句句亲切、感人而富有哲理的话,这些就像是一位长者对我的谆谆教导,又像是一位朋友与我促膝谈心。克强书记的话时时在我耳边响起,他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使我更加坚定信心地对待生活,有好几个夜晚,我都激动得难以入睡。”
那篇短文刊出不久,一封封饱含真情的信,如雪片般从四面八方向马银生涌来。云南省一位叫李才陆的朋友在《农村青年》上看了他的信,从邮局汇来20元钱;河南省一位老中医在信中说,很想收他做徒弟……安徽黄山一位大姐在信中说:小弟,你是个男子汉,有一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富起来。
在这众多的来信中,有一封湖南姑娘的来信。信中向他表明了一个远方姑娘的爱慕,决定要来和他成亲。马银生怀着矛盾的心情,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希望她慎重考虑。但出乎意料,姑娘收到他的信后,只身来到了马银生家里。“那天,村里的人都来看这位从湖南来的姑娘长得啥模样,母亲拉着她的手问她,‘孩子,你真的愿在俺这里过一辈子吗?你的父母同意吗?’她说,‘俺是真心的’。”
在村委会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喜结良缘。婚后的日子是幸福的,也是艰难的,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生活逐渐好转。
第二次收到李克强复信
李克强在第一次给马银生的回信中曾写道,“希望能在《农村青年》上看到你自己写来的成功的消息”。
8年后的年,《农村青年》编辑部约请马银生将这几年的变化写一写。马银生便写了一篇《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发了过去。在编辑部的帮助下,他还将这几年的变化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李克强。“年的时候,《农村青年》杂志社的姜万信又给我来了一封信,说,‘八九年过去了,李克强书记给你回信之后你也有什么变化没有,你写出来’。我问他要怎么写,他说就把你这几年的过程写出来就行。看了李克强书记的信之后你怎么想的,你都做了什么,有什么变化。写完这篇文章后,姜万信又跟我说,你也可以给李克强书记写封信,说说你这些年的情况。于是,我就写了一封,后来就收到了这第二封李克强书记的复信。”马银生说。
在这封复信中,李克强写道:马银生同志:
来信收到。迟复,请见谅。
得知你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之路,并组建美满家庭,还光荣地入了党,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向你表示祝贺。
今天,你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新起点。希望你坚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意识和市场观念,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新需求。
我相信,一个曾经过生活磨难而矢志不渝的追求者,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会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祝事业发展、家庭幸福!
李克强
一九九八年三月九日
年到如今,28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马银生也已经步入中年。酷爱写作的他,依然坚持着。李克强的复信他也一直珍藏在家中,信中那些对一代农村青年的鼓励牢记在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shry/1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