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香”了。
4月上旬,又有3家公司终止了科创板IPO进程,加上这三家,今年科创板IPO终止审核的企业总量已经达到了34家,其中有30家为主动撤回申请,曾被寄希望成为“激光雷达第一股”的禾赛科技也是其中之一。作为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注册制板块,科创板向来以门槛低、融资便利、信息披露成本低、审核期短、上市时间预期可控等优势著称,一直都是一些科技创业公司融资上市的首选。那么,为何近期会有如此之多的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主动或被动放弃申请?“一方面,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监管层对IPO的审核正在全面从严,但更重要的是,登陆科创板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国泰君安证券首席汽车分析师张欣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不仅对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拥有较高要求,而且对商业模式落地和企业发展前景等同样会进行考量,太“前卫”恐怕也很难。从曾经的“香饽饽”到望而却步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7月22日,首批公司上市。事实上,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从一开始就是科创板的重要参与者,在25家第一批登陆科创板的“幸运儿”中,有十多家与汽车相关,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芯片、电子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包括容百科技、杭可科技、嘉元科技、虹软科技和天准科技等。此后,以道通科技、孚能科技和亿华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企业又先后成功登陆科创板,正如北汽产投党委书记、总经理史志山所言:“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试点注册制,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安排,将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更加深度地融合。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科创板将给汽车行业高技术、高成长的创新企业带来更多展示的机会,当融合创新成为趋势,汽车行业高科技、高成长的初创公司将迎来最好的时代。”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好时代”似乎有些变化。年12月,有15家公司取消科创板IPO计划,是之前一个月的近四倍。到今年1月31日,又有10家公司宣布“终止”计划,到3月24日,已有28家企业终止了科创板IPO之路,26家企业为主动撤回。加上最新撤回IPO审核的京东数科,今年已经有多达32家欲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暂时止步。有统计称,仅年一季度,科创板终止IPO审核的公司数量已超过年全年水平。其中,就有汽车行业颇为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shry/1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