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著名报纸时评,堪称议论文之典范写作素

发布时间:2021-3-10 19:25:48   点击数: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1.奔涌吧,时代大潮中的“后浪”

青春何谓?青年何为?这是每个时代的发问,每位青年都矢志追求着答案。

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犹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激荡起青春之声。“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青春。时代的馈赠、个人的探索,汇聚成青春的蓬勃、生命的丰盛。一次与青年的对话,让人沉思青春的价值、成长的意义。

青年,总是与时代同行。中国青年始终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青年们前赴后继投入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有志青年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兴学助教;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青年们选择了远方,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有人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毫无疑问,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青年,遇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青年的新时代,也收获了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时代托举起青年,青年也定不会辜负时代。

今天的青年,拥有了更大的舞台,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一张网,地上纵横的道路是一张网,爱情和家庭是一张网……文明世界就是一张网。”联结万物的互联网,描绘出这样一幅青春的图景:B站UP主“努力生活的菜老师”在山区小学支教,用镜头记录教与学的点滴;一群古琴爱好者身穿中国古代服饰演奏乐器,古今融合,传统文化有了现代表达;一位在荷兰的留学生用视频传递学习方法,屏幕内外都是分享的乐趣……自信的、开放的、包容的、专业的青年人,正在用自己的生活态度、世界眼光打造一个活力四溢、创造无限的新天地。

今天的青年,也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寻求自身的存在。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神州大地,青年一代成为闪耀的群体。4.2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暂停”后,一位小伙子拿起相机,记录疫情下的城市,对外展现一个真实的战疫侧面;一位“90后”程序员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演示,告诉人们“为什么还不能出门”,直观有趣地科普防疫知识……那些父母眼中的孩子,成了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的发展希望。磨炼是青年最好的“成长礼”,实践是青年最好的“墩苗田”。唯有从实践活动中锤炼、从生活养分中汲取、从探索求知中发现,才能在拼搏奋斗的“自我燃烧”中实现向上向善的“自我构筑”,站在奇迹的肩膀上缔造新的奇迹。

伙伴们,我们赞美青春,也常常会听到鞭策之声。从“莫让青春染暮气”到“精致的利己主义”,从“娱乐的自我消费”到“空心病”“焦虑症”……每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质疑、批评。对于青年,这也是自省、反思的机会。换个角度去理解、去审示,这也可以成为成长的滋养。欣慰的是,每代人都不会让人失望,那些质疑声成了“矫正器”、那些批评声成了“清醒剂”,可爱的年轻人用自己选择的方式为热爱的生活添彩,把人们的期待变成了前进的动力。

相信吧,青年人!你的气质代表着时代气质,你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青年们若不能像山一样静止,就该像风一般飞扬,用智慧的、创造的、实干的、革新的、担当的姿态,播下一颗颗执着奋进、创新包容、开放多元的种子。作为“人生之王”的你我,迎着绚丽的“人生之春”,一定能在时代年轮上刻下“人生之华”。

时代的大潮奔涌,后浪推前浪,青年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我们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也相信,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生气勃发、高歌猛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凝聚起蓬勃力量!(作者系人民日报评论项思田)

2.保持“乘风破浪”的姿态

一段时间以来,“乘风破浪”成为热词。乘风破浪,体现为一种豪迈的志向,彰显着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或许,这个词非常适合形容时下人们的心境和姿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乘风破浪,他们以奉献精神和求实态度击退了疫魔;北斗的研制者乘风破浪,他们以自主创新的力量为中国人争了气;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乘风破浪,他们立足平凡岗位拼搏进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数个“我”集合成“我们”,乘风破浪、砥砺奋进,为同心筑梦写下一个个生动注脚。

乘风破浪,亦可用来描绘人们在大江大河中游泳的英姿。当汹涌的波涛奔袭而来之时,只有稳住神、屏住气,迎风而上、踏浪前行,才能将浪花抛在身后,体味进击的愉悦。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有畅游大江大河的经验,但在人生和事业的旅途中,同样有风雨来袭,甚至会遭遇惊涛骇浪。面对风浪考验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激扬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的精气神。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既是一种定力,也是一种自信力,积蓄着乘风破浪的底气。风雨来袭,如果自己先慌了神、乱了方寸,还怎么去破浪前行?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如果缺乏定力,不能正确对待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容易心绪不宁、人云亦云,甚至随波逐流。涵养定力和自信力,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把世界看真切,把事物看透彻,不为任何表象所迷惑;才能“何妨吟啸且徐行”,在沉潜中让自己更加强大,从容办好自己的事情。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回顾我国近年来的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场面蔚为壮观,多个领域都正在发生着绿色、智能等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人们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奔跑。满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激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我们就能踏准时代节拍、一路高歌猛进,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李大钊同志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保持“乘风破浪”的姿态,拿出“中流击水”的劲头,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必将抵达“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境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3.新时代青年当用“不负”实现人生抱负

青年强,国家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担当,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奋斗。青年当是担当的勇者,青年当是奋斗的先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正是青年大展宏图,追梦筑梦的伟大时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青年当用“不负”实现人生抱负。

不负青春,奋斗贵耕耘。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青年当用奋斗为人生耕耘,为人民耕耘,为祖国耕耘。莘莘学子,当用学习奋斗耕耘,长本事,增本领;走向社会,当用奋斗工作耕耘,让青春在各条战线上熠熠生辉。特岗教师、支边青年,扶贫干部,无数青年在青春的舞台上奋斗耕耘,青春绽放,精彩纷呈。尤其是在这次抗疫斗争,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不负青春,这就是中国青年的青春模样。

不负韶华,拼搏好年华。春光稍纵即逝,年华转瞬即逝。“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珍惜好年华,让青春年华闪烁最出彩的价值。当是青年的追求。如果你是一个学生,那么,就应该用学习勾勒自己的青春韶华,用茁壮成长,优秀成绩,展现人生价值;如果你参加了工作,那么,就应该把工作干成事业,让青春年华光芒四射。时代楷模黄文秀,抗疫英雄汪勇,都是不负韶华的好榜样,他们把韶华当做资源,奉献给社会;当做力量,支撑起温暖一片天。人生不负韶华,才能谱写华美篇章。

不负时代,赋能新时代。今天的中国,线上、线下,无限空间;今天的时代,为青年一展宏图,打造了最辽阔的海洋,最广阔的天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历史赋予青年伟大的使命,时代赋予青年丰富的机遇。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不负时代厚望,人民期盼,永远担当,敢于冲锋,谱写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壮美画卷。“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壮美,发展阳光。青年是国家的名片,后浪是中华民族最好看的风景。不负时代,用青春赋能,让新时代因为青年而生机勃勃,豪情万丈。

心里有火,释放出强大的青春力量;眼睛有光,闪烁出磅礴的青春光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青年,昂首阔博,拼搏奋斗,当用“不负”实现人生抱负,奏响最伟大的乐章。

4.新时代青年的理想本领担当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

95后女医生甘如意,骑行公里,也要返回岗位工作;28岁乡镇卫生院医生宋英杰,连续奋战抗疫一线,因公殉职……这些青年,就是总书记言语中的突出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理想、青春奋斗、青春使命,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榜样。

然而,当下也有部分青年不务正业、终日沉迷网游和直播刷剧,生活奢靡、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甘做啃老“寄生虫”,令人担忧。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及时醒悟,洗心革面,向青年抗疫英雄学习,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与航标,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都是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在其指引下,先辈们把青春奉献给了民族独立与复兴事业,把生命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百姓疾苦融为一体,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稳定的生活。当前民族复兴伟业尚未实现,先辈的足迹清晰可见,指引的方向明确坚定,我们当代青年应继续坚定爱国忧民的理想信念,接过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肩负起属于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新时代青年,要加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古人勤学苦读、成就事业的典范不胜枚举: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先河;匡衡凿壁借光、苏秦刺股、孙敬悬梁的读书故事家喻户晓,学习让他们增长了才干,改变命运,成为国家栋梁和时代精英。当前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无论是突破科技难题,抢抓发展机遇,还是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民众安居乐业,都对我们的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所以益才也。唯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保持“不日新者必日退”的紧迫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方能保持自觉学习的恒久动力与正确目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新时代青年,要勇挑重担,克服艰难险阻。人间万事出艰辛,无论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道路,还是社会进步、国家前行的航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用扁担挑起山里孩子学习知识的梦想;驻村书记黄文秀扎根扶贫一线,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返岗途中突遇山洪因公殉职;凉山州森林消防员为恪尽职守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生命……他们为国家挑起守护青苗、保卫青山、攻打脱贫硬仗的重担,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把青春奉献给了人民和祖国。从蔡和森、秋瑾到王进喜、焦裕禄,再到张玉滚、黄文秀,一代代勇毅的中国青年前赴后继,担负起保家卫国、振兴民族、服务人民的重担,他们在激励我们继续负重前行。唯有我们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祖国才能为我们撑起实现个人理想、安享幸福生活的天空。

于个人抱负施展、于民族复兴伟业,广大青年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让我们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用理想指引前进方向,用青春谱写精彩华章。

1.坐着高铁看中国,越看越提劲

今年是一个特殊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久居不出。特殊之年,迎来“十一”特殊的黄金周,中秋节与国庆节撞得个满怀,浓浓家国情,让久违了的人们喜出望外,纷纷走出家门,饱览祖国河山,一享双节快乐,而成就人们快捷出行的,绝对少不得中国高铁。   欣喜的是,10月1日至8日,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赏风景、看发展、讲成就,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8天8条线,带你走遍大好河山,聆听中国故事,即便居家也可感受到祖国一日千里的发展新气象和无限好风光。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美景。8条高铁线路,让神州无限风景尽收眼底。当然,中国高铁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线,也是一个奇迹。今日,高铁成为大多数国人出行的首选,对于我们来说,高铁进入我们的生活仿佛一夜之间。截至年底,从冷温带到热带、从零下40度到零上40度,沿海到内陆、从高纬度严寒地区到高原地区,中国建设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到1.9万公里,覆盖了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十三五”以来,铁路建设科学有序、突飞猛进,预计到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5万公里,高铁3.8万公里,其中4.5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主骨架投产规模可达3.3万公里左右。高铁是一条快捷方便、风光无限和给全国人民带来多多获得感的幸福路,将越来越美。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崛起。京广高铁,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战略大通道。京沪高铁,是一条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从往返需要两天,到夕发朝至,再到全程不足5小时,铁路的发展一次又一次缩短着京沪之间的时空距离。哈大高铁,乘上北粮南运的“粮食班列”,领略粮食生产基地的收获景象。合福、杭黄高铁,被称为“最美高铁”。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环境最为恶劣的铁路。贵广高铁,让“返乡摩托车大军”不再无奈“走单骑”。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京张高铁,开创高铁自动驾驶先河。条条高铁,无不见证中华民族之复兴崛起,更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复兴崛起的基石。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信心。中国高铁带来的不仅是亿万人民的出行快捷、方便、享受,作为新时代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带来的更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无论高原山区、沿海内陆,高铁通向之处,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繁荣之处,八纵八横,全国筑网,中国高铁就是一列满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速列车,让中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中国高铁发展的每一步,无不带给全国人民发展前进的信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坐着高铁看中国,更让我们自信坚毅,一往直前。   坐着高铁看中国,越看越提劲。四通八达的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人民美好的生活,跑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祝福中国高铁,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民族复兴新的征程上一日千里,奔驰向前。(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贾合祥)

2.看过万水千山,最美两字是“团圆”

每一次团圆,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美好团圆。看过万水千山,最美两字是“团圆”。神州大地,双节同庆,相聚是美妙的风景,团圆是最美的情怀。   相聚是为了共同回忆那美好的岁月。生活总有难忘的美好岁月,难忘的美好岁月给我们种下了一生幸福的种子。一对朴素的大门,开启新的生涯;一间宿舍,打开几个小伙伴的世界;食堂飘香,顿时胃口大开;工作芬芳,心旷神怡;那图书馆是最向往的地方,一本本中外名著助我们精神扶摇直上。缤纷的礼堂,周末电影,美好插曲,以及热血沸腾的故事。岁好月美,沉淀在人生河床。一切一切,都在双节相聚中共同演奏出美妙的乐章。   团圆是为了共同复习那真挚的情怀。人生总有难忘的人,难忘的人给我们的生命树起了照亮征程的灯塔。每个人都一本书,自己悄然编写,他人偷偷阅读;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共同编织昨日的美景。他睿智深沉,用诗歌唱生活;他幽默风趣,展示着独特魅力;他善良义气,正值率真;他浩然正气,慷慨而歌;等等。每一个他都有独特的风采;她含蓄美丽,充满神秘;她小巧玲珑,一首歌震撼人心;她清新爽朗,如同一缕春风;等等,每一个她,都有个性的魅力。一言一行皆美好,都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所有所有,都在双节团圆中悄然唱响。   为了相聚与团圆,今天我们奋斗再出发。有一种团圆是“行”的团聚,对酒当歌,歌声美妙;有一种团圆是“云”的团圆,对屏遥望,精神欢畅。感谢那段美好的岁月,醉了我们今天团聚的理由;感谢今天发达的网络,香了我们今天团圆的美好。我们比古人幸福,发达的交通,让我们不会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比古人幸运,不会只在梦中相聚团圆,神奇的网络让我们千里情怀云上相牵。在疫情防控时代,祖国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当然幸福。你在美景中相聚,我在云中相拥。形远隔,心相连,我们线下线上共团圆。不管怎样的相聚与美好,都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奋斗再出发,向着新的相聚与团圆扬帆。   金秋十月,双节同庆。“迟到的春节”让我们重温相聚的美好,“过年”的心情让我们品味团圆的芬芳。壮美山河,伟大时代。我们在“嫉妒的目光”中赓续绽放,去打造更加瑰丽的光;我们在“震撼力”中,继续赋能,去谱写中国发展新的奇迹。(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殷建光)

3.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为长假增添亮色

新潮与传统交融、休闲与充电结合。连日来,各地推出丰富多彩、创意无限的过节方式,为这个长假增添了亮色。   国庆新民俗,文化唱主角。长假期间,不少地方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深挖景区景点的历史内涵,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潮流元素,为八方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光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   传统文化“活”起来。在云南省安宁市,一场热闹的“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正在进行。国庆假期首日,一场精彩纷呈的“汉服秀”在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里上演,上至商周的傩戏,下至清代的花部戏,再到脍炙人口的京剧、越剧等十多个戏种,在同一个舞台轮番上演,让游客一饱耳福的同时,还能享受一场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在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以“古风之旅——国韵天池”为主题举办中秋诗词大会,拉开“明月出天山”系列活动序幕,马拉松挑战赛、太极剑、太极扇表演等多项文体活动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些习俗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情感生成和价值观念,起到协调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乃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认真学习、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传统文化“潮”起来。有着多年历史的杭州南宋御街,在“梦迴南宋”展馆,借助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全新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成为网红打卡点。在陕西西安,射向夜空的炫彩灯光仿佛向游客张开欢迎的手臂,路边随处可见的书店吸引着人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国庆期间,重庆璧山区的秀湖水街(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正式开街,汉服主题展、VR体验、川美数字艺术展览等活动精彩纷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善于结合时代条件,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能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永葆青春活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红色文化“火”起来。带孩子参观革命旧址,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走进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重温红色故事;献上一束花,向为共和国献身的英雄致敬……忆峥嵘岁月,聚奋进力量。“十一”期间,全国多地红色景区人气高涨,人们在互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在致敬英雄中激发吾辈当自强的奋斗热情。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一个个红色故事,一个个革命英雄,既浓缩着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红色故事的回眸,都是信念的传承。那些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的红色故事,使红色文化鲜活起来,让红色精神从符号、理念,变成我们身边鲜活的日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给力的国庆、中秋假期,感受给力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激发精神共鸣,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交相辉映,让家国情怀入心来。(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向秋)

作文评点与升格以及阅读辅导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bln/12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