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连续多年下降趋于平稳后有所回升,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今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披露了这一信息。
面对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才能帮助迷途少年找到回归之路?
前段时间,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举行了“法润少年”关爱基金成立两周年新闻发布会,对未成年人审判司法改革工作成效等作了详细介绍,提到其架起了涉诉未成年人立体式社会支持体系,通过专业化帮教,让涉罪未成年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也能闪耀绚丽的光芒。
近日,笔者来到宝安法院少年综合审判庭(以下简称为“少年庭”),试图通过这个广东最早一批成立的少年综合审判庭,一探究竟。
1
圆桌审判
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
墙上高高悬挂着国徽,侧墙用红笔写着“教育、感化、挽救”六个大字,正中央是“U”字形的审判桌。
“U”字的顶端为审判席,审判席右边是公诉人位置,左边依次为辩护人席位、帮教席和法定代理人席位,“U”字开口处设置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席位。整个构造像审判人员张开双臂,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拥抱入怀。
走进宝安法院少年庭,目之所及,很容易就被这些元素吸引。
01
宝安法院少年庭法官正在圆桌审判庭审理一起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时光倒流回年,当时少年庭还没成立。那时的宝安,环境复杂,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统计数据显示,辖区全部未成年人犯罪中,98%以上是非深户籍未成年人。
这也导致了三大难题:一是宝安区外地户籍缓刑未成年人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社区参与帮教;二是法院对外地户籍帮教困难的未成年犯倾向于不适用缓刑,造成户籍与非户籍同案不同判;三是外地户籍缓刑未成年人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关怀,存在不易教育感化等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于未成年人保护之精神和未成年案件的独特性,年3月18日,宝安法院在深圳市两级法院中率先成立了少年庭,用更专业的人更精细化地审理未成年人案件。
少年庭的一大特点,就是采取“圆桌审判”的方式,案件的审理不在于突出强调法律的威慑作用,而更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
少年庭的所有座位都等高,圆形的桌子将所有席位连在一起围成一个圈。“这一改过去的棱角割据式审判,有利于法官与被告人充分沟通,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惧、抵触心理,更好地认罪悔过。”现任少年庭庭长邱碧媛说。
在庭审时,未成年被告人的家人也会来到现场。邱碧媛解释称:“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平时和父母交流很少。在这样特殊的场合,有一些平时说不出来的话,现在都能被引导说出来,更有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曾经,17岁的小龙(化名)因交友不慎,参与毒品交易被捕。宝安法院接收后启动少年审判机制,专业的社工启动对小龙的庭前社会调查,出具了一份完整的“案主日常的行为、性格及成长经历”报告。
报告显示,小龙性格较内向,思想行为较成熟,走上犯罪道路主因是缺乏法律观念。判决结果出来后,根据这份报告,法官继续跟进并前去家访,义工同时介入,帮助小龙找到一份工作,重返社会。
图02
宝安法院社工前往看守所看望涉罪未成年人,并开展精准帮教工作
2
寓教于审
构建四大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支持系统
犯罪学专家指出,犯罪少年回到社会,因为家庭、社会安置、歧视,以及本人能力等原因,曾经犯罪的青少年再犯罪的可能性达到20%,甚至更高。
为帮助缓刑少年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防止再犯罪行为的发生,少年庭与宝安区义工联于年签订了“少年犯—义工一对一帮教协议”,对缓刑少年犯建立缓刑档案,进行一对一跟踪帮教。
随后,少年庭引入专业社工介入缓刑青少年的帮教,并参考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于年9月建立深圳市首家“宝安法院青少年犯罪社工帮教工作站”。工作站将社工元素与司法审判有机结合,解决了非深户籍缓刑未成年人判后无人监管的弊端,探索出了一条非深户未成年人缓刑帮教的新模式,既解决了法院的后顾之忧,也让那些远在老家的少年犯父母稍感安心。
图03
宝安法院位于宝安看守所的法治教育基地,是全市首批四星级法治宣传教育星级基地
同是年,宝安法院建立了“共享阳光活动”朋辈帮教系统。用邱碧媛的话说就是,“朋辈帮教的意义在于,用同龄人影响同龄人。”
“不管是犯罪的孩子,还是正常的孩子,大家同在一片阳光之下。”邱碧媛认为,曾经犯罪的青少年回归社会后,如果继续和以前犯罪的朋友接触,很大可能又去犯罪。所以“共享阳光活动”朋辈帮教就是给他们找一些新朋友,例如大学生,通过写信、交友等方式接触并影响他们。
当时,宝安区职业能力培训仅针对户籍人口,尚未覆盖外地非户籍人口。于是,宝安法院多次与宝安区职业能力培训局沟通,为这部分青少年争取培训名额。另一方面,与企业联系,帮他们争取就业机会。
图04
宝安法院少年庭社工到涉诉未成年人家中开展帮教工作
考虑到有些孩子走上违法道路,完全是因为没钱,宝安法院于年设立了共享阳光公益基金,为缓刑少年提供司法救助。年设立“法润少年”关爱基金,为罪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及民事案件未成年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两项涉诉未成年人救助公益基金共接受社会捐赠资金90余万元,已向45名涉诉少年发放救助资金,救助金额元。
自此,宝安法院构建了专业帮教、庭审帮教、朋辈帮教、社会帮教这4大全方位、多层次的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支持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曾经,一名四川籍少年被少年庭教育感化后,经过法院的帮助,进入某知名电器公司工作。雅安地震时,宝安法院组织了一场献爱心活动,这名少年赶来现场要捐款元。那少年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帮助了我。现在有点能力了,我要帮回父老乡亲。”
图05
宝安法院少年庭法官对全市首宗被撤销监护权案件的当事人阿宝进行回访
3
多方联动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事实上,少年司法无论是在处理案件,还是在案件前和案件后,都需要社会支持体系。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就是要从未成年人保护下游反溯至上游,精准联动上游各部门,引入社会专业力量,以“社会化”和“专业化”衔接的方式,从根源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因此,宝安法院积极拓宽帮教服务的对象、内容和范围,将工作重心从罪错未成年人帮教的特殊预防,扩展到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帮教、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及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等一般预防工作,夯实帮教社会基础,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宝安法院联合宝安区妇联,针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建立转介机制,将个案转介到区妇联“忘忧草”女童援助项目组,开展跟踪服务。
此外,宝安法院还联合共青团宝安区委、宝安区教育局等单位开展19期“青春法治护航行动”,已在全区41所中小学及宝安区看守所、福永街道关爱留守儿童“爱心驿站”、宝安区青少年宫设立了44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覆盖辖区全部街道。法院设在宝安区看守所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还入选了全市首批“法治宣传教育星级基地”,是全区唯一四星级法治教育基地。
13年来,宝安法院少年综合审判庭共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件,本着“挽救为主”的方针,依托涉诉未成年人立体式社会支持体系,共帮助名罪错少年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也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法治城市示范的当下,宝安法院少年庭在少年审判领域的精准帮教制度建设,无疑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往期精彩
真相了!宝法人一天都这么过
被执行人态度消极,拒不配合?送拘途中秒“怂”!
让“两难”变“双赢”,执行法官这么干!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H
责编
MJ
审核
for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处理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lm/1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