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品牌杂志社记者武评
年7月一个傍晚,笔者和友人来到福州三坊七巷一家装饰古色古香、堆积着各种名普洱茶的老店,品茶之后感想连篇。国人爱喝茶,离不开茶,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因为茶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但是,中国的茶很多,你知道普洱茶吗?你喝过普洱茶吗?让我们了解一下普洱茶的故事吧!
普洱茶的历史与传承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千年以前,早在唐代甚至是汉代的资料中就记载,当时在川贵滇一带的人们就已经在种植茶树,用茶叶作为饮料了,这种传统一直流传下来。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到了清朝末期,普洱茶成为一种皇家至尊饮品,曾被皇帝作为御赐奖赏给有功之臣,也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
普洱茶,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普茶。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位于当今西双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在昔日繁荣鼎盛时期,经营茶叶的商人开设制茶的商号、茶庄遍及各个茶山,创造出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手工艺达到了顶峰,制作的普洱茶及其品牌留芳古今。在清代,普洱茶还是皇室冬天的专用茶。
现代普洱茶特指云南省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用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技术改革创新,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增湿渥堆及后熟陈化制得的产品,具有干茶色泽褐红、条索肥壮重实、耐贮耐泡,茶汤红浓明亮、陈香显著、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褐色柔软的特点。据科学研究表明,这种茶叶颇有健身的功效,所以在云贵川藏地区很多人都饮用普洱茶,茶叶成为云南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云南人不但种茶,制茶,而且买卖茶叶,于是就有了茶马古道,以及在茶马古道上发生过的故事。正是关于普洱茶的方方面面故事组成了普洱茶的文化。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这已经得到了公认。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市。其实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凤庆、临沧、双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县(区)),其中尤以西双版纳一带为最多。
普洱茶的国标与工艺
年12月1日,普洱茶国家标准(GB/T-)正式实施,规定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个乡镇。
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耗时多年,涉及多项数据的采集分析。云南的普洱茶具有独特性,它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需要从学科角度出发研究。为了制定科学的标准,专家团队针对市面上可见的云南省品牌茶企普洱茶产品进行数据采集,共采集了几千个样本,分析理化成分、安全性,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lm/1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