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晓进规模优势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丛林法则

发布时间:2021-5-19 16:26:05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注:本文为作者在香港浸会大学国际论坛——中国报业与融合挑战上的主旨发言,首发于《新闻记者》。

(续上篇)

“大”的马太效应与存续危机

美国经济和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曾将《圣经》中“马太效应”的寓言引申到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解释,即任何个体、组织或地区,一旦在某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累积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这种“赢者通吃”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环境下的媒体竞争。

先“大”者占尽优势

已经做大了的数字媒体,会因为技术领先、资源占有、市场覆盖、渠道垄断、品牌号召等优势,而实现信息的先发、快发、巧发、广发,进而为后来者造成发展障碍,甚至严重挤压小规模媒体的信息传播空间。今年6月一份皮尤研究报告称:年美国只有几家超大型报纸保持发行量增长,且都体现在数字端,其中《纽约时报》增长47%,《华尔街日报》增长23%,《芝加哥论坛报》增长76%;其余报纸都下跌,拖累美国整体报业发行量下降8%。[1]

数字端的信息传播竞争,往往比物理空间的报业竞争更加激烈而残酷,以至容易形成各种形式的“一山难容多虎”。以中国报业为例,其作为原创新闻资讯内容的主要生产者,目前在全国数字媒体市场(特别是新闻客户端)占有规模优势的只有2家,一为“人民日报”,二为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澎湃新闻”。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下载量于年底就突破1亿,达万,[2]彼时该客户端的上线时间仅1年半。以如此快的速度达到平台级,除了品牌、资金、推广上的优势和力度外,人民日报其他数字端(人民网、微博等)的受众规模也是重要原因。该报客户端上线时,人民网的日均覆盖人数已达万;[3]其新浪微博的粉丝也接近万,[4]均为报业第一。在数字端的全国新闻资讯市场,人民日报正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其他报纸(包括诸多中央级报纸)很难向其发起竞争。“澎湃新闻”当年从反腐和官场深度独家报道角度切入全国市场,进而做深度的国内国际资讯,成功地做大了规模,后来者也很难再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微博市场也大致如此。虽然四大门户网站都在做微博,但新浪微博的先发和先做大,令其他微博难以与其竞争。即便腾讯微博因母公司庞大的客户基数而一度在注册量上超越新浪,最终也未能抢过新浪的风头。

“大”者的资源聚合效应

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三者都会因为媒体的做大而向其聚集。展望全球,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被资本深度介入的行业,而资本“媚大弃小”的特性则强化了数字传媒发展的马太效应。

《金融时报》作为英国转型最成功的报纸,目前在内容生产方面已进入正循环的良性轨道,即有越来越多的钱可以用来提升内容生产,而内容的优质化既扩大了用户规模,更增强了用户粘性。今年4月,该报推出两大内容新产品:一是向数字用户提供一份周六版的深度纸质报纸;一是与数据公司Essence合作,推出横跨数字和广播两大媒介形态并覆盖英、美和亚太地区的深度内容“黑与白”(BlackandWhite)。这已是该报近年第4批“以读者为中心”(reader-focused)的拓展项目。该报首席传播营销官(chief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