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已出,如何选专业报志愿考生家

发布时间:2021-7-23 10:23:39   点击数:
北京荨麻疹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680.html

年湖南高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相信考生们都早已查询了自己的高考成绩。提醒:千万不要只记高考总分、单科分数,一定要记住全省排名位次。这将是你填报志愿的最主要依据。

▲▲▲

得知分数线只是第一步

专业怎么选、志愿怎么填、哪些行业正吃香?

这些问题更重要!

考生和家长必看!

1

高考志愿怎么填?

资深人士教你三招搞定!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多所高校,林林总总多个专业,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第一招学校优先原则原则上能上,不上,以此类推

能上,不上,以此类推。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其次是,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招收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是大家看出身的根本原因。

其实看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在录取时的一本二本等等划分,是最坑人的,千万不要在意这个东西。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听说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在一些地区是二本招生,为什么不去先拿一个北大的招牌?

在这里,我想提醒,有几个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第一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域的确受限制,不仅在西北,还不在西安,在杨凌镇。但学校是最早的一批,比后来挤进的高校其实更有资历。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的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撤销下放陕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第二招地域原则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府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深圳,我觉得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学培养了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华大基因等等,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深圳了。

第三招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放弃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

总结:学校第一,如果能上,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   事实上,快速消费品公司和咨询公司是最没有专业特性的公司,招收管理培训生的时候明确表示不限制专业,甚至特别强调员工专业背景的多元化。

  从许多方面来看,专业并不等于职业或者行业,专业背景想要与某些行业、职业接轨,中间还需要很多“软实力”作支撑。不是专业背景挑选了未来职业,而是用人单位挑选适合的专业人才。把金融学和银行挂钩,把法学和律师挂钩,这种简单机械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误区6: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对策:“冷热”专业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解析: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要拉开一定的梯度选报几个专业,不要全报热门的专业,可参考“热一下”、“稳一下”、“保一下”的原则,即第一个专业可选择热门专业,那第二个专业要选“比较热门”。具体可参考相关学校往年在各省各专业录取的最低分和平均分。

误区7:只凭专业名称臆断所学内容

对策:专业不能顾名思义,专业名称下的发展方向也大不相同

解析:专业名称只是个符号,专业内容和性质千差万别,需要深入体会才能有所收获。有同学说自己不想学经济学、金融学,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都是数学家,学数学太头疼,而转读管理。

  有人认为学会计和财管就是和数字玩游戏,其实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法律法规、税法、经济法、会计从业规范等等。专业名称下的专业真面目,有枯燥的基础知识,也有生动鲜活的案例趣闻,不能片面按照自己的理解而武断下定义。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8:不服从专业调剂

对策: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应该统筹考虑

解析: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9: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对策:选择专业要扬长避短

解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重要

误区10: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对策: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解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作出合理选择,事半功倍,加油!

附:考生注意!填志愿别被这所虚假大学忽悠了

(本名单为最新版本)

从年到年共5批虚假大学名单被曝光,一些虚假学校被曝光多次仍换个域名继续存在。这些学校绝大部分仿冒正规高校名称,连学校简介也是抄袭拼凑而来。所最全名单↓↓转发防止受骗!

责任编辑丨果子狸

校对审稿丨蔷蔷爸爸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