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齐鲁名校长
聊城东昌中学赵磊:
高举科学教育旗帜,打造学生强大学习力
编者按:
聊城东昌中学,创建于年,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拼搏、积淀,铸就了一所教育底蕴深厚、办学质量优异、师资雄厚、校风严谨、教风纯正、学风淳厚、规模庞大的集团化名校。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是鲁西地区学子云集、精英荟萃的求学之地。
科学改变教育,科学引领教育。自年10月,在校长赵磊的推动下,聊城东昌中学顺应教育趋势,超前布局,进行全方位、大范围、高层次、强力度的教育教学结构性、体系化整体改革,形成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系统成果——“个性化教育”实践体系;尤其是在国内心脑科学理论多、实践成果少的情况下,顶层设计,精准施策,积极开展“学改”的研究和实践,原创“心三力”、“脑三力”、“大三六”学习流程等成果,使学生的“学习力”不断优化。
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东昌中学通过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大幅提升,社会美誉度急剧攀升,一跃成为有着鲜明办学特色、与国家对基础教育要求高度契合的优质品牌学校,成为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探索出一条通过整体改革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路径。
人民日报《人民周刊》(记者:任合一)对话这位高举科学教育旗帜、通过学校整体改革来打造学生强大学习力的齐鲁名校长赵磊。
从“个性化教育”到“学习力”培养
《人民周刊》:赵校长,您的教育人生和“个性化教育”有着不解之缘。跟您谈“学习力”培养,恐怕要先从“个性化教育”谈起。年举办的全国“个性化教育”创新与实践研讨会,让全国教育界都知道了聊城东昌中学给中国“个性化教育”提供的“东昌方案”。请您谈谈您对“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之路。
赵磊:在年国家课程改革初期,我就开始研究和探索“个性化教育”;结合自己在几十年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年,在聊城三中高中教学改革会议上,我提出并阐述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特别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理念。
年10月,我担任东昌中学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深入研究之后,制定聊城东昌中学总体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在班级规模环境下实现个体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共同创造适合全体师生实现最佳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环境,为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而努力。”学校明确了研究的突破方向和推进路径,由此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个性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东昌中学就在基础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拓创新性的工作,教育理念之新、改革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教育效果之明显,都走在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所研发、实施的“大三六”高效学习模式、“个性化教育”实践体系等成果,赢得了上层领导与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
年4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打破了固有的办会传统,首次以推介一所学校的方式举办全国性的专题会议;我校很荣幸地承办了全国“个性化教育”创新与实践研讨会。会上,东昌中学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教育同仁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东昌中学所构建实施的学校整体改革,给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引领和范式。《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周刊》,对于我校整体校改的一系列成果表示赞赏,“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下半场、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时候,东昌中学的整体改革,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同年,我校的《“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荣获聊城市教育局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年4月10日,《中国教师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从课改到学改》的文章,特别报道了东昌中学的课程改革经验:聊城东昌中学从单向改革走向了系统改革、整体改革;从用“教育学”来指导实践走向了系统构建“学习学”,实现了从“教程”到“学程”的转型;从“学经验”走向了“创经验”,产生了一批整合性创新成果。同时,该报还配发了该报纸的评论员文章《课改典型存在的意义》,阐述“聊城东昌中学从单向改革走向了系统改革、整体改革”。
迄今为止,国内近千家杂志、媒体普遍赞誉我校的整体改革。《当代教育科学》《中国教师》《中小学校长》等杂志刊登文章,人民网、人民周刊网、搜狐网、中国时讯网、联合网、青年教育网等近百家媒体,普遍赞誉我校的整体改革。
实践证明,任何单一方面的改革收效甚微,我校“个性化教育”实践体系作为整体校改同时作用于课堂和校园,会很好地重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新生态。
《人民周刊》:去年您受邀参加了“全国课堂改革风向标年度论坛(郑州)”,在主题为“发现学习的秘密”的“焦点对话”环节,畅谈了您对“学习力”培养的看法;我们也都想听听您的看法。
赵磊:记得当时,我阐述了对“学改”的一些看法,其中就提到“学改怎么做?”的问题。我认为,重点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