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天天微报试刊

发布时间:2021-10-30 9:47:55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在21世纪之前,任何一条被传播的新闻都有着时间、空间属性,比如,报纸提供了一种隶属于空间的内容组织形态,也就是说,你所看到的新闻,更多还是本地的事件,这受限于当时通讯技术不发达。今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只要连上互联网,仅一天内你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就足够一生消化。信息过载时代催生了对信息重新分类的解读方式,这就是我们办《天天微报》的初衷和由来。

今日微报头条

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网情大数据

监测分析报告

(源自《数字水泥网》)

1/14

十六个字的耀水精神

——耀县水泥厂企业转型突围记

曾几何时,耀县水泥厂的名字响彻三秦大地,声震行业内外。高耸的烟囱,高大的厂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荡着初次造访者的心房。耀县,这片历朝历代以农耕文化为主宰的黄天厚土,第一次与现代工业文明和谐共处,构成了耀县水泥厂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年,耀县水泥厂三条湿法水泥生产线相继投产,以年产70万吨水泥规模,号称“亚洲一号”。

70年代,自行设计、安装了第四条日产吨湿法生产线,年产能提升至92万吨。

90年代,建成我国西部首条日产吨国产干法水泥生产示范线,水泥年产能达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

年,由耀县水泥厂作为主发起人成立“陕西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年,“秦岭水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耀县水泥厂持股38.74%。

年,耀县水泥厂和秦岭水泥公司正式划归铜川市管理。

年,秦岭水泥建成西部地区首条日产吨干法生产线。

年,全省最大的万吨水泥粉磨站建成投产。公司年产水泥达万吨,企业规模发展到巅峰。

8年,运行近半个世纪的四条湿法熟料生产线被彻底拆除。

9年,耀县水泥厂对秦岭水泥公司实施破产重整,冀东水泥公司成为控股股东。

一曲节奏明快、旋律高亢的交响乐,在演奏到最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

这一变化让人始料未及,充满矛盾,但却又真实发生。而这一最初的变化,却充满了某种宿命的味道。有人笑言:8年拆了四条湿法线,根基没了,厂子黄了。当然是无稽之谈。衰落,不可能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企业内在的矛盾和问题、决策的失误、管理的混乱、退休人员太多,包袱太重、没有理顺的体制等等,导致了这个国有强企几乎是一夜之间的坍塌。

年,不到五十岁的安学辰担任了留守工厂的厂长,真正的临危受命。耀县水泥厂已丧失了原有的水泥生产主业,彻底由生产经营型向留守维持型转变。市委市政府交给班子的任务是“管好资产,管好人员,保持稳定”。当时耀水已滑落至第三大股东,持股份额从27%跌至5.85%。企业重整后,主要依靠减持“秦岭水泥”股票维持企业运行和员工工资的发放。每年费用高达余万元,收支差额巨大,企业连年亏损。多名在册职工,多名退休职工。欠缴和拖欠职工养老统筹、工资、医疗保险费、集资款等高达数千万元,致使改革难以推进。

当巅峰已过,一切归于岑寂时,接受那种“刻骨的疲惫”和“难言的痛苦”却变得艰难。因为这种疲惫和痛苦同样也意味着对未来的困惑与迷惘,用安学辰的话说:“觉得心里空,手上没东西可抓”。然而,耀水,这座他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工厂,有着浓淳厚重的企业文化和历史,本身即拥有一种“精神品质”,能施加无形但却重大的影响于现实。换言之,它是一座背负历史沉疴、蹒跚前行的工厂,也是一个寄托希望、实现梦想的地方,更是一片充满记忆、时时回望的故土,既有着痛彻心扉的痛,也有着刻骨铭心的爱。

安学辰清楚地知道,这座一五期间兴建起来的大厂,曾经发生过多少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构筑了辉煌历史的奠基石。他听师傅讲过,有一年设备检修,配件一时难以买到,怎么办?工人自己动手做车床,车配件,硬是没耽误一天生产;停窑换砖,为了给生产争取时间,大窑里的耐火砖还红着,工人们就冲进去了;家属和孩子背着、抱着耐火砖,在窑外组成一支长长的传递队伍;他也亲历了厂里煤炭、混合材紧张,劳动服务公司人手不够,全厂各车间的干部职工都去站台堆场卸车的场景。那时,火车一响,就是号令;那时,全厂上下,无分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艰苦奋斗、敢打硬仗、无私奉献、改革进取”的十六字“耀水精神”,就是这样用干部、职工、家属的汗水甚至血水,点点滴滴地凝聚而成。安学辰已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生命要经由这一番记忆才能接续被截断的行程,为企业找到存在意义。

年后,行业产能过剩的症状越发凸显。如何化解过剩,如何进行转型,不约而同地成为每个水泥企业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安学辰从这些企业看到了耀县水泥厂的“镜像”。但耀水的病症既有慢性的病理,又有急性的发作,一时一刻也无法拖延。安学辰找职工座谈,找专家论证,竭力在荆棘满布的征途中寻求走出困境的路子。重组后的两三年内,大量职工下岗,且多是骨干,如何让他们才有所用,生活有着落?安学辰把眼光放到了国外。当时中东地区,如阿曼、叙利亚、沙特等国,都有中国或投资或援建的水泥项目,搞劳务输出成了安置职工的第一把利斧。叙利亚一条生产线,原定个人,耀县水泥厂去了91个人,半年就完成了调试。一条日产吨生产线,合同要求生产32.5水泥,他们却生产出来42.5水泥,厂方满意了,中方项目负责人却怪他们“太实诚”,“以后合同要求什么就做什么”。能打硬仗、打胜仗是耀水职工一贯的品质和作风。

耀水精神中的前十二个字,已经被耀水职工做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安学辰觉得,现在最需要的是后四个字:“改革进取”。重组后的耀水实际上已是一个轻资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企业,如何切实解决职工家属的生存问题,需要打破时空的区隔,在更广阔的维度下思考和决策。思路从初始的迷惘、模糊,逐渐变得清晰、明确:撼动一个老牌水泥企业的“畛域之防”,利用其做过上市公司的身份,为职工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资本经营。这是改革的第二把利斧,从安学辰的初衷看,这种选择完全是命运操控下的不得已之举。

企业业务定位为“1+2”。其中,“1”是指资本运营;“2”分别指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包括医养结合、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以“秦岭牌”个性化、高端化新材料为主导,包括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以及品牌运营等业务,即“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由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资本运营——以资本经营为主要业务。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资产管理、市值管理等多种途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运用资本运营的理念发展现代服务业与秦岭新材料业务,以生产、经营为依托,通过资本运作壮大企业实力。

资本市场投资运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年):以股票运作为主,其它投资为辅。

以投资理财部为基础,成立投资理财分公司,逐步完善职能。投资理财分公司以增持或减持“中再资环”股票,获取投资收益为主;在获取收益的基础上,提取收益的5%-10%作为发展基金,逐步尝试购买理财产品、投资有价证券与长期股权,多元化合理配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

第二阶段(-年):其它投资为主,“中再资环”股票运作为辅。

在团队成员拥有熟练业务技能和丰富投资经验的基础上,将投资理财分公司打造成投资子公司。在投资子公司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向信托、基金、证券、债券、中短期理财产品、长期股权投资等方向重点拓展。并以其为主,以增持或减持“中再资环”股票为辅进行成熟运作,通过长短期组合投资,实现资本保值增值。

现代服务业——以药王山景区为依托,以工人文化生活展示体验区、水泥工业遗址公园等项目为支撑,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同时进行医养结合、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打造铜川知名医养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具有区域知名度的物业管理公司。

秦岭新材料——研发专用、特性水泥和以水泥为基础的衍生产品及其他新材料。通过自主生产与委托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销推广,同时提供“秦岭牌”商标运营与生产技术服务,打造省内著名、全国驰名的秦岭品牌,使秦岭新材料子公司在“新三板”顺利挂牌。

不能不说,耀水的抉择是艰难的。生死攸关,借用安学辰的话是“我们再也输不起了”,对于水泥主业的取舍,无疑成为他脚下最大的羁绊。他如同在华山小径行走的挑夫,身负重担,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耀水大跨度的转型,也让许多人担心受怕,困惑不解,政策的隔阂、身份的疏离造成了人们对一些现代概念的理解落差,如果囿于现存的框框,旧有的观念,习惯的思维,往往会在距离“理解”依然甚远的时候,先在事件与观点的层峦叠嶂中迷失了自己。犹豫,踟蹰是免不了的,当安学辰重新切回到改革的视角,找到的是久违了的另一番天地。人总在与自身所处的时代相互博弈,尽管在时代江湖中身不由己,但通过这几年的资本运作,收入增长,企业趋稳,人心趋稳,耀县水泥厂已经迈出困难但扎实的第一步。

在安学辰的愿景中,水泥主业似乎是他心中永远的隐痛,但也是他最无法割舍的一块,这其中似乎蕴含着互为矛盾的悖论,水泥工艺品,家装水泥,系列彩色水泥,白水泥,特种水泥,不管是已经实施的还是尚未实施的,这一切还是为了成就那个缥缈的水泥梦,与其说是偿付对自己肩负重担的神圣负债,毋宁说是为了耀水六十年历史的再度辉煌。

一体两翼中的两翼,会成为改革的第三把利斧吗?三把利斧的以后呢?安学辰还在不倦地思考着。

中国经济正走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企业亦如是。面对改革过程的未知领域,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声音,人们迫切需要对市场经济在更深层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形成更加清晰和完整的认知与观念。

对安学辰来说,旁人的褒贬抑扬并不需要真正介怀,耀水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把我们的每一件事情做得更好,这句话恰当不过地诠释了安学辰当下的心境与心态。十六个字的耀水精神,不会输给时间,而只会给时间增添光彩,因为,她是永恒的。

今年是建厂六十周年,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传承耀水精神,谱写发展新篇。

本刊记者沈颖

2/14

水泥行业8家企业上榜

《财富》中国强排行榜

财富中文网于北京时间7月31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中国强排行榜,水泥行业有8家企业上榜。中国建材和葛洲坝位居前强之列,上榜的企业还包括海螺水泥、中材股份、金隅股份、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几乎均为水泥行业前十强企业。

据了解,今年中国家上榜企业的总营业收入达到了33.54万亿元,较去年大涨9%;净利润达2.8万亿元,增长约2.2%;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去年均有明显回升。今年企业上榜的年营收门槛为.2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

(源自《数字水泥网》)

3/14

反垄断:去产能行业仍是重点

电力行业首例反垄断案件的处罚“靴子”终于落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对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组织23家火电企业达成并实施直供电价格垄断协议一案,作出处理决定,依法处罚万元。专家表示,未来将继续重点就去产能行业中的企业垄断行为进行执法,尤其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组织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

打板子 查处直供电价格垄断案

山西省几乎所有发电企业都被卷入了一宗反垄断案件中。

年1月29日,全国价格监管平台和山西省政府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反映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组织部分火电企业召开大用户直供座谈会,签署《山西省火电企业防止恶意竞争 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公约》,涉嫌非法垄断直供电价格。

调查发现,年1月14日下午,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召集大唐、国电、华能、华电4家央企发电集团山西公司和漳泽电力、格盟能源、晋能电力、西山煤电4家省属发电集团,以及15家发电厂,在太原市召开火电企业大用户直供座谈会,共同协商直供电交易价格,签订公约,并确定年山西省第二批大用户直供电报价较上网标杆电价让利幅度不超过0.02元/千瓦时,最低交易报价为0.30元/千瓦时。

经对销售数据进行核实,各涉案企业实施了直供电价格垄断协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官方通告显示,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组织23家火电企业通过垄断协议控制直供电交易价格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规定,违背了国家电力改革中引入竞争、鼓励大型工业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交易双方协商定价的原则,不利于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有效推进火电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除、限制了直供电市场的公平竞争,增加了下游实体企业的用电负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案中,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对达成垄断协议发挥了组织作用,被从重处罚,顶格罚款50万元。

对此,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黄勇表示,在法理上,行业协会应当是经营者的自律组织,但在实践中,容易成为各种卡特尔的“温床”,所以是各国反垄断法的重点规制对象。我国反垄断法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行业协会应当遵守法律,引导经营者依法竞争。

此外,对涉案企业主张的电力是特殊商品,抱团限价是由于经济不景气,因此其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的抗辩,办案人员指出,我国电力改革实行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对于引入竞争的发电和售电环节,《反垄断法》的适用并无任何例外。

划重点 去产能行业垄断将被紧盯

对于未来工作的开展,多位反垄断执法人士表示,去产能中的涉嫌垄断行为,触犯反垄断法的行业协会等将是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yx/14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