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聚焦ldquo玉溪之变

发布时间:2021-12-30 11:46:50   点击数:

3月5日

《云南日报》8版整版刊发

《科技兴“玉”创新引领这座城》

▼▼▼▼▼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玉溪市正把科技创新

“关键变量”

转化为

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科技兴“玉”、民企创新

让这座城市高歌猛进

全市研发经费投入.2万元,比年增长.5万元,增速全省第一,达36.54%。研发经费增长率、投入强度增加值及增长率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玉溪市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户,认定70户,申报数、认定数创历史新高,总数累计达户,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历史性跨越。拥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4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户,居全省第二位。

20亿元研发经费的投入是一个刻度,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次跨越,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排名是玉溪市一个个企业以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涅槃重生的生动诠释,是玉溪市以科技创新奏响的一曲曲“交响乐”。

“年是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月25日,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玉溪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世华掷地有声地说,要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干出新气象新面貌,全力打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迎评“收官战”,为科技赋能玉溪高质量发展育新机、开新局。

到年,具有玉溪特色、适应玉溪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主体有活力、创新发展有动力、创新体系有支撑力,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全省前茅,努力成为滇中地区重要的创新极、全省科技创新大格局中的新高地。

到年,建成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力争排名全国创新型城市前列,区域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创新效益好,基本实现依靠质量与创新的内涵型增长,成为引领未来区域创新发展的高地、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引擎。

“科技”和“创新”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热词。“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作用,坚持创新在玉溪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玉溪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要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努力塑造玉溪发展新优势。”玉溪市副市长黄太文表示。

玉昆钢铁是云南钢铁行业唯一、全国冶金行业第十一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钢铁企业。走进该厂的生产车间,出铁口火红的铁水滚滚流出,一根根钢铁有序地轧制而出。“绿色”“环保”“清洁”是记者的直观感受。

“充分发挥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推动集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玉昆钢铁集团负责人蔡佳辉说,把以传统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精细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升级,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投入比重,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年,玉昆钢铁集团开展研发项目25项、投入研发费用万元。

玉昆钢铁生产车间

上亿元的科研费用的投入是玉昆钢铁集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砝码”,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以及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延展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

年4月11日,云南绿色钢城暨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启动仪式在玉溪大化产业园区化念片区举行。一座集钢材生产、加工、交易、配送、金属材料研发、配套商业等为一体的智能化、绿色化、循环节能化“云南绿色钢城”在玉溪市正式拉开序幕。依靠创新,寻求“质”的突破,不止是钢企转身的根本之策。

科技创新“加速度”,相似的场景同样在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演着。

经过多年研发,玉溪沃森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数十项专利保护,攻克了高难度的技术壁垒,自主创新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成功实现成果转化,标志着玉溪沃森在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研发、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均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细菌多糖结合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迄今为止,玉溪沃森有以全球第二、国内首支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为代表的7个品种9个品规的产品上市销售。投入13亿元建成了国内领先,并符合欧盟标准的国际一流现代化生物制药厂房共平方米,同时配备大量国际先进的疫苗生产和检测设备,形成万剂/年的生产能力,拥有6条生产线均已通过GMP认证投产,成为国内领先的疫苗生产基地。

而今,玉溪沃森凭借强大的科研、生产力量,构建了独有的矩阵式集成创新高效研发模式,公司在疫苗的产业化开发和生产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多品种产业化开发及生产的规模化制造型企业。

不久的将来,“说到玉溪,就想到生物医药;说到生物医药,云南一定是玉溪”的愿景即将实现。

“科技创新”让企业发展底气更足,“科技创新”催生企业发展新动能。“以加快科技创新蓄势积能,打造新引擎,激发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李世华说。

在“中国芦荟之乡”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余年时间的发展,成长为中国芦荟产业领军企业,是全国芦荟工业原料生产企业中种植面积最大、实力最强、产品种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效益和发展前景最好的企业。

公司产品占国内芦荟工业原料市场45%以上(部分高端产品达6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还出口到欧、美、日、韩等40多个芦荟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占据市场近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人才,靠的是人才的创新。”公司负责人黄运喜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因素,也是公司发展的基石。通过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公司获得了较大发展。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吸引创新型人才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欲望。

年,该公司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了相关技术研发队伍,着手开展云南省内各类生物资源的综合性开发研究,为今后开展除芦荟以外其他生物产业的开发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近3年来,根据市场需求,还将开展国际领先技术的芦荟大分子多糖浓缩和冻干技术研发,开展3个保健食品、50余款化妆品、2个芦荟新型原料产品的研发工作。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太标集团努力营造“人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jj/14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