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喝茶、种茶的历史悠久,茶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有些认为起源于上古,还有些认为西周就有了茶园栽培,但是从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始,才有了“茶”这个字,所以到底是何时开始饮茶,至今也没有定论。
01抹茶起源于中国,后失传,鼎盛于日本
现在有种茶饮方式日益火热,而且其原料还能做甜点、配咖啡等等,深受年轻人喜爱,那就是抹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约年,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迈出人类吃茶的第一步,被誉为“抹茶鼻祖”。
其实抹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源于中国,唐朝时兴起,宋代是鼎盛时期。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蔡襄在《茶录》中还评述了斗茶方法。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皑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
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就改用茶叶冲泡喝汤,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年(镰仓时代)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抹茶和茶道为日本人民推崇,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
本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带回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
02抹茶的辨别和保健作用
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太了解抹茶,抹茶也可以理解为“磨茶”,拟定的《中国抹茶国家标准》是“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
其实抹茶并不是网上流传的越细越好,茶磨研磨出的抹茶,太粗会发黑,太细则会发白,平均颗粒在~目最好。虽然可以利用现代机械设备,但以石磨为佳,经石磨加工出的抹茶粉颗粒不规则,蓬松度最好。
在日本行业协会主要采用两个评判标准“遮阳覆盖栽培”和“非揉捻加工”来判断是否为真正的抹茶粉。也就是说,抹茶是经过杀青、烘干后片状的碾茶研磨成粉,而普通的绿茶粉基本都是经过揉捻加工再粉碎的。
抹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碱、粗纤维、叶酸和各种微量元素等。茶里溶于水的部分仅仅为30%,大量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们当做茶渣扔掉,有实验证明,吃抹茶比喝茶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
减肥: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成果表示,食用抹茶可以提升产热作用,即加快自身燃烧卡路里的速度。
降血糖:抹茶可延缓小肠对糖的消化吸收,经常食用可能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
抗肿瘤、降血压:抹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和锌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并且具有抗肿瘤和降血压的作用。
03抹茶的食用
抹茶可以直接冲泡,也可以做成各种甜点,尤其受年轻人喜爱。
在传统的茶道中,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的为“浓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的为“薄茶”。
冲泡步骤:
1、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温碗)。
2、碗里放入抹茶,先加入少量的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这样可以防止抹茶产生结团的现象(调膏)。
3、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点茶)。
抹茶布丁
原料:牛奶克,抹茶粉5克,细砂糖30克,淡奶油克,吉利丁5克
步骤:
1、将吉利丁放入水中泡软。
2、混合牛奶和淡奶油,隔热水小火加热。
3、边加热边放入细砂糖,搅到糖溶化。
4、抹茶过筛后倒入牛奶中,用手抽搅拌均匀。
5、关火。放入沥干水的吉利丁,拌匀后冷却成固态即可。
撰文:火火
编辑:老龙
(本文图片仅供科普,不涉及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jj/1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