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个城市进行了研究。其中,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表现最为突出的五大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香港、广州。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发布暨研讨会现场。朱俐娜摄
1.上海超越香港、深圳,重回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10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
前三甲城市格局稳定,但排名有所变化,上海超过香港、深圳,重回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而香港、深圳依次下降1名,位于第2名和第3名。
具体来看,上海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和经济增量竞争力指数都为1.,优于深圳和香港。而经济密度竞争力指数,香港为1.,明显高于上海的0.和深圳的0.。
除了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还指出,上海的营商硬环境、全球联系、社会包容均为全国第一。经济竞争力的5个分项指标中,营商硬环境和全球联系指标是上海经济竞争力的绝对优势,生活环境指数和营商软环境指数分列全国第2名和第3名,当地要素指标也排名全国第二,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余20强城市总体变化不大,只有东莞、厦门和青岛的排名出现浮动。东莞从去年的第19名上升到第17名;厦门升幅较大,爬升了3个名次,成为今年的第19名;而青岛则下降3个位次,滑至第20名。
另外,《报告》发现,一线城市经济竞争力显著引领全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其内部差异最小,而二线城市内部差异不仅低于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更是低于港澳台城市。
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平均上升了0.6名。30个二线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排名处于下降状态,12个城市的排名未出现改变,10个城市的排名出现上升。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报告》主编徐海东在现场介绍,二线城市具体排名来看,大部分的排名基本维持在两名左右,维持稳定,而且二线城市指数来看基本处于差距不大,竞争非常激烈。
2.“东降中升”成为新趋势,“南升北降”依旧延续中部城市正在逐步崛起,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略有下降。而安徽作为中部崛起的代表,表现尤为突出。
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排名提升最快的20个城市中,中部占据11席,其中,安徽占据4席,滁州和阜阳分别提升了44名和26名,位居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城市和第2名城市,安庆提升19名,提升速度并列全国第5名。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利用科创能力带动全省快速发展,成为带领中部崛起的新引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所研究员赵峥认为,关于城市创新竞争力的研究,还有两个关键点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lm.com/bzmt/14727.html